「文史大学家」与边民交市”,胡商来华对唐朝经济发展有何作用,“听其商贾往来( 二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政治的抑制与人为的干涉无法阻挡文化的融合潮流 , 唐代开放多元的文化体系包容了各民族文化的迁徙与互鉴 , 经过不断的消解与改造 , 任何异质文化终将被海纳百川的唐文化所融会贯通 。 二、“胡商”的经商活动是唐朝文化交流的一种体现 , 唐朝统治者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 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发展
“胡商”的生活反映了异质文化与华夏文明碰撞交流而终归吸纳融合的和谐图景 。 唐朝政权实行全面开放 , 淡化夷夏之防 , 鼓励“胡商”进行经商活动 。 “胡商离别下扬州 , 忆上西陵故驿楼”——杜甫《解闷十二首》
杜甫所结识的这位胡商即将远赴扬州 , 杜甫在他临行时特意前去道别 , 说明两人交往密切、感情深厚 。 唐代传奇小说中时有“胡商”在唐生活数十年 , 临终前将自己的宝物或后事托付给值得信赖的唐人 , 虽是是艺术创作却也源确实来自于日常胡汉友好相处的事实 。
唐朝社会对于“胡商”给予了很高的认可度 , 一些家产丰厚富裕的的胡人甚至可以参与政治 , 文化融合跨越了种族世系 , 民族异己心理逐渐消退 , 胡汉人民和谐相处 , 异质文化与华夏文明相融共洽 。
胡人经常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华 , 唐代关禁开放 , 西域诸族胡商通过丝路东进 , 敦煌、长安各地来到中国 , 在唐人洞窟的壁画中时常可见牵着或骑着载满货物的马匹或骆驼的胡人陶俑 , 体现和代表着由丝绸之路入华的胡商及其交易活动 , 这些陶俑间接表明或象征是“胡商形象” 。
文章图片
唐代对内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严禁汉人从事商业贸易 , 但是却鼓励胡人来华贸易 , 这些胡人来华所走过的路经过的国家 , 使得周边国家及海外各国纷纷与唐朝建立了政治友好关系 , 促进了中国与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共同发展 。 确立了政治友好关系 , 使得中国与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共同发展 。 三、唐朝的“胡商”与“胡气”使中原汉文化更加丰富 , 开拓了更加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 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胡气”一是由于唐代皇帝本身具有“胡人”血脉 , 唐高祖李渊的母母亲是北周鲜卑大将独孤信的女儿 , 而李世民的母出身于北周皇族窦氏家族 , 而高宗李治母是长孙氏也就是没有改姓之前的拓拔氏 , 都是鲜卑人 。 “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杂有胡族血胤 , 世所共知 。 ”
二是指唐代帝王视野开阔 , 胸襟豁达 , 敢于吸取异族的文化的 , 这样的宏大气魄这样的文化胸怀使以往朝代所没有的也是唐以后的朝代所不能及的 。
文章图片
李唐一族之所以能兴盛 , 大概就是塞外野蛮精悍民族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身躯创造出新的灿烂的文化的最真实的写照 。
唐代 , 异国的风情 , 文化 , 物品慢慢的进入中原地区 , 使汉文化加入了神秘的感觉 , 这种真实存在而又遥不可及令人难以捉摸 , 这样的环境给予唐人很多创作的机会 , 再加上胡人来华好处多多的事实与儒家“以德统美”思想融入文学创作的实践 , 多方合力作用下的唐代文学作品出现了不同以往的立体生动而层次丰富的“胡商”形象 。
唐人对“胡商”独特体貌特征的诗意渲染、超凡能力的奇异幻想和理想品德的美化建构 , 都体现了对“自我”文化的认同需求 , 蕴含了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强势话语态度和深厚的民族自信 。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总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 面对异质文化的侵入 , 本族文化的固守与对异质文化的接受在差异—矛盾—对立—融合中不断优化磨合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 所以 , 对于一些人为抑制的文学书写也需要客观分析 , 要认识到其宥于政治立场和民族观念而存在的局限性 。
- 易青文史▲誉为“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怎样成为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 #立星文史#这一硬性条件若未答应,绝不会投降,日本当年并非无条件投降
- 「文史旺旺」1950年解放军进驻边境哨所,一群士兵痛哭流涕:4年了,可算有人来了
- 『立星文史』其妻子带20亿逃亡美国,成最大赢家,如今怎么样了?,张子强死后
- 【疯狂说文史】大唐丝绸之路
- 「立星文史」留下12字预言,千年后应验,真是巧合吗?,诸葛亮死前
- 玲珑文史@是如何“变身”的?,晋公子重耳的流亡之路:贪图安逸的大国公子
- 『文史大当家』如何通过桥税刺激城市经济,宋代城市建设史:桥梁为代表的构筑物
- 「资深人士说文史」重推商鞅变法,芈月如何让秦国成为霸主?利用旧情搞定楚国义渠国
- 「文史旺旺」婚后却被宠上天,晚年仍念老头子,刘文彩五姨太:酒席草率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