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开市半年即“大考”疫情行情中科创板的涨跌逻辑


作者:吴渊
2019年7月22日 , 以面向国际前沿科技与国家重大需求为定位的A股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 , 拉开了国内资本市场科技创新价值重构的大幕 。 时至今日 , 正式上市交易的科创板企业 , 已从首日的25家 , 扩充至了92家 。
当然 , 自2018年便开始讨论筹划、在摸索中前进的科创板 , 一定没想到 , 仅仅上市交易半年 , 就迎来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国内外资本市场震荡等多重因素下的“大考” 。 担负着引导资本支持实体经济、推动科技价格重估与价值转化 , 以及试行、验证注册制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等一系列经济层面、金融层面重大责任与期望的科创板 , 面对复杂动荡、负面下行的市场 , 其产业逻辑、投资逻辑 , 究竟是“泯然众人” , 还是“逆势闪光”?
若要解答这个问题 , 就需要深入、细分的观察与分析科创板在2020年至今市场中的估值趋势与背后的逻辑 。
市场越恐慌 科创题材越活跃
截至2020年3月24日 , 科创板注册生效、上市交易的企业有92家 , 全部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战略新兴产业板块 。 而其他如新能源、数字创意等产业 , 暂时只有IPO申请进程中、还未注册生效上市交易的企业 。
传染病@开市半年即“大考”疫情行情中科创板的涨跌逻辑
本文插图

传染病@开市半年即“大考”疫情行情中科创板的涨跌逻辑
本文插图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2020年之前 , 科创板上市企业共70家 。 2020年至今 , 又陆续有22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交易 。 截至3月24日收市 , 2020年前科创板上市企业总市值为9295亿元 , 2020年后上市企业总市值为2613.14亿元 。 上图在计算产业板块涨跌幅中 , 运用了总市值加权平均的方法 , 这一定程度降低了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及前5个交易日超额涨幅对板块整体表现的过度影响 , 但该影响无法完全排除 , 特别是市值较大新股对板块整体的影响 。 实际上 , 完全排除2020年上市的科创板企业 , 同业也无法客观反映板块实际表现 。
观察上图可以发现 , 进入2020年以来 , 科创板的整体市场表现趋势可以归纳为 , 越靠近疫情影响下市场情绪波动的“震中” , 科创板与大盘趋势分化就越明显 。
疫情行情早期阶段 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获得更大溢价空间
可以看出 , 1月16日之前 , 科创板整体市场表现与大盘相差不大 , 优于大盘但幅度有限 。 1月14日节能环保产业的大涨 , 主要是当日属于该产业板块的万德斯首日上市 , 当日涨幅102.9% , 报收市值43.46亿元 。 此前 , 节能环保产业只有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 市值合计将将超过百亿 。 事实上 , 这一时期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只是在酝酿而没有真正爆发 。 也因此可以对比看出 , 在一般市场情绪下 , 科创板虽有超额收益 , 但并没有明显的逆周期表现 。
在1月16日~1月23日期间 , 随着疫情担忧情绪逐渐升温 , 可以明显看出 , 科创板在大盘指数之上的偏离开始加剧 。 生物产业自不必说 , 领涨幅度还要大幅超过A股整体的医药生物行业 。 需要注意的是 , 1月17日生物产业板块的涨幅中 , 有相当部分应归因于当日首发上市股价即翻3倍有余收于143.6亿元的特宝生物 。

传染病@开市半年即“大考”疫情行情中科创板的涨跌逻辑
本文插图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生物产业板块的领涨动力 , 主要来自疫情情绪下 , 市场对位于科研技术头部生物医药企业的溢价认可 。 如快速研发并推出了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硕世生物、热景生物等“热点企业” , 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此外 , 在这一时期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 , 也较上一阶段有了更加明显的超额收益 , 市场资金更加积极的流向了“科技创新”与“防控疫情”交叉的领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