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出现“折蒙”,面部黄金色,一年吃3000只鼠兔,常抢狼的猎物
西藏羌塘地域辽阔 , 地形复杂 , 气候多变 , 自然风光壮丽 , 一种名为“折蒙”的野生动物栖息在这里 。
文章图片
当地牧民常常提到“折蒙” , 它是个大块头 , 浑身长毛 , 会独立行走 。 牧民口中的“折蒙”就是西藏棕熊 , 别名蓝熊、藏马熊 , 是棕熊的亚种之一 。
前不久 , 在西藏羌塘 , 一只成年雄性“折蒙”跑到牧民家觅食 , 遭到一群藏獒的驱赶 , 但它完全无视藏獒 , 吃了东西后扬长而去 。
01经常进村:5次闯入牧民家觅食 , 还有2只跑去牧民家打闹
曾经 , 喜马拉雅雪人的传说 , 引起无数人好奇 , 科学家跋山涉水去寻找 。 最后发现 , 采集到的“雪人”毛发、骨头 , 据说是“折蒙”的 。
“折蒙”生活在高原上 , 常出没于人迹罕至的地方 , 动物学家想要观察到“折蒙”还得费一番时间、功夫 , 但当地居民却时不时跟“折蒙”来一次“烦恼的接触” , 过去一年就发生了多次“折蒙”进村的事情 。
文章图片
在嘉塘草原 , “折蒙”前后5次闯入牧民家 , 吃掉了牧民家中的米面油 。
在西藏那曲 , 1只“折蒙”蹲在无人居住的房屋里躲雨 , 被同样来躲雨的驴友发现 , 双方都大吓一跳 , “折蒙”当即跑了出去 , 冲入夜雨中不见了踪影 。
在黄河源头 , 2只成年“折蒙”结伴去觅食 , 直接破窗而入 , 但没在屋里发现食物 , 索性就把牧民家当游乐场 , 互相打闹玩耍 。
文章图片
在四川甘孜石渠县城内 , 发现1只“折蒙”大摇大摆 , 在街道上溜达 。
在青海西宁 , 2只“折蒙”跑到当地居民家中 , 叼起垃圾桶就走 。
在玉树曲麻莱 , 1只“折蒙”跑到人的地盘上觅食 , 不料 , 头被塑料桶套住 , 身体被围栏困住 , 最后还得人去救它 。
似乎越来越多的“折蒙”喜欢进村 , 跑到人类的地盘活动 , 不怕人 , 也不怕叫得凶狠的藏獒 , 为什么呢?
02最重可达800斤 , 面部呈黄金色 , 被誉为“最美棕熊”
人们对“折蒙”有很多疑问:“折蒙”有多漂亮?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在青藏高原上如何生存?
“折蒙”的美丽 , 在于它的毛色特别 , 面部是黄金色的 , 喉部至肩部有一大片乳白色的环状色斑 , 就像围了披肩一样 , 被誉为“最美棕熊”!
文章图片
身上背部、侧部是棕褐色或黑褐色的 , 有的甚至呈现红棕色 , 毛色变异比较大 。 当它身处冰雪环境下 , 身上黑褐色的毛发 , 还会呈现出奇异的灰蓝色 。
毛发浓密茂盛 , 有很强的御寒效果 , 背部毛长13-15厘米 , 胸毛长约10厘米 。 尾巴很短 , 四肢粗壮 , 脚掌是裸露的 , 足垫很厚实 。
从体型上看 , 在棕熊家族里 , “折蒙”的算是身材苗条的 , 体长约2米 , 肩宽约1米 , 雄性比雌性要重 , 最重的个体可达800斤 。
脑袋宽大 , 还长着两只圆圆的耳朵 , 吻部尖长 , 走路的时候一扭一扭的 , 有时候会直立起来 , 四处观望 。 不仅颜值高 , 还挺憨厚可爱的 。
03直接挖开地洞抓鼠兔吃 , 一年能吃3000只鼠兔
“折蒙”分布于中国的西藏、四川西部、青海和甘南等地 , 栖息在海拔3500米的高山、草甸、荒漠地带 。 山坡、谷地、溪流等食物资源丰富的地方 , 都是“折蒙”常出现的地方 。
作为杂食动物 , “折蒙”荤素不忌 , 吃多种植物的根茎、枝叶、果实 , 常捕食挖食鼠兔和旱獭 , 生物学家通过化验“折蒙”的粪便发现 , 鼠兔是“折蒙”的主要食物之一 。
文章图片
如果一只成年“折蒙”一天能吃10多只鼠兔 , 那么一年大约能吃掉3000只鼠兔 ,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鼠类泛滥 。
“折蒙”捕猎鼠兔 , 不像别的掠食动物那样“守株待兔” , 而是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 。 大家都知道 , 鼠兔在草地上挖洞而居 , 挖出几个地下洞穴 , 中间有通道 。
文章图片
【羌塘出现“折蒙”,面部黄金色,一年吃3000只鼠兔,常抢狼的猎物】“折蒙”一身蛮力 , 还有粗钝的爪子 , 轻轻松松就能挖开鼠兔的洞穴 , 而且是直接捣毁一片 , 让鼠兔无所遁形 , 只有被“折蒙”吃的份儿了 。 “折蒙”捕食旱獭 , 也会用这一招 。
- 一个家庭因陌生女子出现破裂,女子声称第四胎,妻子无语
- 想要“步步高升”就养一盆步步高 步步高升花怎么养
- 图灵测试为什么可怕,Google 掌舵人说“打 AI”是一次非凡突破
- 世界观?美国深镜头|这里!超九成“囚犯”受尽虐待后“无罪”释放
- 泰国“水果西施”被拍到了全身,网友:果然老天都是公平的
- 潘长江的“达不溜”之路是如何炼成的?
- 各种神将已经开启了手杀的“新时代”|三国杀:神刘备的技能设计绝了,放不了桃园结义
- 农村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包含的道理是什么? 砍柴不误磨刀功的意思
- 台湾惊现七彩“僵尸蜗牛” 僵尸蜗牛是什么,能养吗
- 为什么会有“怕什么来什么”这种现象 怕什么来什么是什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