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里那些事Y▲我们该换个活法了(强烈推荐),疫情结束后
当下中国 , 已被疫情和全球大波动深刻改变 。
迷茫也好、悲伤也好 , 历史的车轮 , 总要滚滚向前 。 过去的社会如同一个缩影 , 我们曾无比熟悉当下 , 但却恐惧未来 。
然而 , 过去的生存法则已彻底失灵:基础设施变了、协作模式变了 , “他人利益”与“自我发展”的关系也变了 , 究竟是要继续逞英雄 , 还是学会“概率化生存”?
“生”和“死” , 成为当下企业家和创业者们绕不过去的话题 。
如果把时间拉长 , 站在2025年 , 该如何看待今天?相信这篇文章看完 , 你会对当下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
文章图片
生存基础 , 已深刻改变
14亿人在将近2个月的时间 , 闭门不出 , 依靠互联网获得信息、购买食物等生活物资 , 以及进行娱乐和情感交流 。 多年之后 , 我们一定会多次回想起今天这一幕 。
就好像今天的我会想起1999年的时候 , 那个“72小时网络生存实验” 。
1999年 , 北上广三个地方 , 每个城市找了4个志愿者 , 一共12个人 , 把他们关在酒店 , 只有硬板床和水 , 大家需要通过互联网获得食物以及改善生活环境 。
当时媒体对那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依靠互联网不能生存 。 事实上 , 到了第二天 , 有人已经26小时无法在网上买到任何东西 , 饥饿难忍 , 退出实验 。
从20年前12人的网络生存实验 , 到今天14亿人的网络生存实战 , 这个变化发生的背后 , 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设施变了 , 协作模式变了 , 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
最早 , 我们在漫长的农业社会 , 协作规模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因为生存模式决定文化 , 所以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是熟人社会 , 是集体主义的 , 又是充满弹性的 。
接着 , 我们开始建设工业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 与此同时 , 由于工业社会是快速聚集的陌生人之间的协作 , 我们的文化也过渡到尝试依靠契约 , 遵守规则的文化 。
但是 , 我们还没适应工业社会的文化 , 互联网浪潮就启动了 。 我们与世界同步建设信息社会 。 聊天、商品、交易等信息在过去20年里 , 依次被上传到云端的服务器 , 并越来越结构化、可运算 。
于是 , 在这次疫情的极限场景中 , 我们看到了:信息的流动变了 , 城市的枢纽变了 。
以前小区的信息枢纽是大妈广场舞俱乐部 , 公司的信息枢纽是办公室的饮水机或者吸烟区 , 现在变成了一个个微信群;以前城市的枢纽是地铁站和shopingmall , 现在变成了外卖小哥 。
很多人在关心疫情何时过去 , 好恢复生产生活 。 但是 , “恢复”这个词不对 , 也许用“迭代”更适合 , 因为——疫情结束 , 我们也不会回到2019的生活 。 我们已经处在了AI社会的史前阶段 , 下一步 , 历史的潮流只会向前 。
文章图片
曾鸣先生对AI社会有个描述 , 说是人与AI的协同进化 。 他认为 , 未来有竞争力的商业企业都必然具备“数据智能”与“网络协同”的双螺旋DNA 。
在这次疫情里 , 我们都看到了这个双螺旋DNA , 看到了更多的信息被共享、被上传、可运算 。 比如 , 大数据可以快速锁定一个人是不是曾经在某个公共场所 , 与一个确诊者有过15秒钟的接触 。
农业社会 , 每个人都熟悉;工业社会 , 每个人都陌生;今天 , 每个人都在变透明 。
今天 , 一个弱小的“节点”只要找到合适的动力 , 就能够利用互联网快速进行信息对齐和资源对齐 , 建立巨大的协同网络 。 例如 , 这次疫情中 , 顺丰速运武汉分公司快递员汪勇去帮助他人的时候 , 发现全社会都会来支持他 。
这是今天的一个极限场景 , 但也许会是20年之后的某种社会常态 。 未来把自己预演给你看 , 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 。
- 「定焦爱科技」3拯救低电量焦虑症,超大电池搭配超快闪充,续航出色的iQOO
- 「互联网圈里人」你会操作吗?,微信可转账至QQ钱包
- #科技小李#小屏爱好者嗨起来,4.7寸新iPhone确认四月发布,价格是大亮点!,原创
- [笔记本电脑]乙辰科技正式发布首款WiFi6新品:北斗II号分布式无线路由器
- 快科技@苹果提供维修补贴福利但中国区除外
- 天宇科技趣谈@郭台铭今想带富士康“回家”,但国产巨头已升起,离开容易归来难
- 科技八叔■苹果这次真的是拼了,为了不让果粉失望
- 『零壹财经』在于金融,融慧金科王劲:金融科技的基石不在科技
- 「电商科技馆」3能带来超越游戏手机的体验?这些细节就是关键,为什么iQOO
- 天宇科技趣谈:为武汉捐款2亿元,昔日二十几岁赚千万后收购奔驰,他来自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