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从疫苗大国迈向疫苗强国需要哪些条件?


中国生物制品事业发展的百年历程 , 是一条从仿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的路 , 是一条从“跟跑”到在一些项目上“并跑”或“领跑”的路 。
除少数地方性疾病外 , 许多流行病是不分地域、不分国界的 , 往往会造成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 某国出现一种传染病 , 往往不出数年甚至不出数月就会在世界很多地方流行 。
生物技术■从疫苗大国迈向疫苗强国需要哪些条件?
本文插图
中央防疫处在天坛神乐署为儿童接种疫苗
流行病传播越来越快的趋势进一步说明 , 光靠一个国家来战胜一种流行病是非常困难的 。 要战胜一种传染病 , 离不开与世卫组织以及各国间的合作 。
我国的疫苗从仿制西方开始 。 现在有的人一听说仿制就不以为然 , 认为只有自主创新才是值得称道的 。 强调自主创新一点没错 , 但是:第一 , 并非什么都需要自主创新;第二 , 创新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 , 而非一切从头做起;第三 , 创新是要有各方面条件保证的 。
在我国一穷二白的年代 , 仿制是一个跳不过的发展阶段 , 而且这个阶段甚至比现在创新还要艰难 。 有的疫苗国外有了 , 论文也发表了 , 但是人家即使给你毒种一般也不会把疫苗株给你;即使在论文中介绍了研制过程和试验结果 , 但最关键的技术是不会透露的 。 因此 , 仿制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 。
生物技术■从疫苗大国迈向疫苗强国需要哪些条件?
本文插图
1943年 , 在抗战烽火里 , 汤飞凡和团队研制出第一支国产青霉素 。 图为李约瑟博士(左)与汤飞凡在昆明中央防疫处亲切交谈
比如青霉素的正式产品出现在1942年的美国 , 但人家不会告诉你如何分离出青霉素来 。 当年在昆明的中央防疫处自己分离出青霉素菌株 , 1943年便开始少量生产 , 仅比美国晚了一年多 。
青霉素不是中国人的首创 , 但中国的青霉素可以说是仿制也可以说是创造 , 菌株是自己分离出来的 , 生产设备、工艺也都是自己制造和建立的 。 我国大多数仿制的疫苗 , 情况几乎无不类此 。 所以轻视仿制的观点是错误的 , 至少是片面的 。
武汉生研所的总技师谢毓晋在送全家妩去日本读博时说:“你去要学先进科学 , 不能只学一门技术 , 像学木匠 , 那样回来充其量是一个匠人 , 只有掌握了科学才能触类旁通 , 搞出新的疫苗来 。 ”
谢毓晋的这段话 , 是经验之谈 , 也是教训之谈 。 “在学习中创新 , 在创新中学习” 。 我国生物制品行业大多数时间走的都是这条正确的道路 , 但是其中也有比较深刻的教训 。
生物技术■从疫苗大国迈向疫苗强国需要哪些条件?
本文插图
谢毓晋
在全面学习苏联时 , 我们就当了一回匠人 , 导致在痘苗、乙脑疫苗的生产上开了“倒车” , 把自己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丢掉了 。 吸取教训后 , 从匠人回到科学家的角色 , 研发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地鼠肾乙脑活疫苗 。
再如 , 痢疾疫苗的研制也曾当过匠人 , 先后引进两个被世卫组织推广的毒株制作疫苗 , 都失败了 。 最后兰州生研所的王秉瑞重新挂帅 , 领衔攻关 , 经过17年的研究 ,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制作出全球独一份的二价痢疾疫苗(FS) , 终于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 匠人与科学家的区别就在这里 。
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都不可能做到所有的疫苗都自己研发 , 要全部领先世界更是不可能的 。 美国的疫苗也是“万国牌” 。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 疫苗产品能够做到覆盖国家免疫规划所针对的全部18种疾病 , 世界上现有的疫苗品种除极个别以外 , 外国有的中国都有 , 这是一个伟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