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抗生素并不满足类药五原则?

不错的问题呢...既然问题几乎无人关注,就让ASL2014陪我回答完这个问题吧...请原谅我稍微粗略瞎扯一下...======================扯淡的分割线==========================什么是类药五规则?任意门:Lipinski\u0026#39;s rule of five讲故事时间:最近Kerry Spear | LinkedIn去复旦药学院给了个题为“Pursuing Better Drugs--Can Considering Drug like properties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Sucess?”的演讲。主要讲的就是“各种类药原则”是否能提高成药性之类的话题。很抱歉我整个演讲时间都没控制住眼皮的战争,直到出现Thank you!的那一页,所以其中一些具体的内容没记录下来...类药五原则是辉瑞的Lipinski同志在97年总结出来的。其中包含的内容相信题主也知道了...不过这不是重点:此后也有人总结过不同的类药原则,并且引入了新的概念,比如百分极性表面积,重原子数量等等...这些规律各有相似又各自区分,为成药性的考察提供了许多帮助...不过这也不是重点...在各位大家总结类药性这些规则的时候,他们采纳了各自的数据库(化合物库),这些库里面的化合物有重叠也各有不同。比如Lipinski同志的数据库是97年前的上市药物,此后的各位采纳的数据库也各有挑选原则,比如说我们公司就只有这个库或者这个库里的化合物有更多的我所感兴趣的化合物比如说抗内分泌疾病药物什么的(我瞎说的)... 基于不同数据库总结出来的规律能有多大的相似性?我不知道,在我看来,这些类药规律谁也替代不了谁,不过辉瑞的规则似乎是提出时间早,使用范围更广,流传也更广泛...也许题主某日也可以总结出 LiTianzhe\u0026#39;s rule of 10之类的规则(侵删)...在演讲提问时间的时候,听众们(不是我)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总结起来是: 每个项目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个大的项目,研发团队已经建立了一个小的数据库的时候,应该总结自己的规律,这个规律更贴合项目本身,更符合该类药物的要求。此外,在做文献总结的时候,可以挑选作用于一类受体的化合物的类药性,例如酪氨酸激酶有不止一个亚型,整类蛋白的化合物一起总结会的出相应的这类蛋白的化合物的特性,这些特性更具有特异性,对这类蛋白的药物研发也有更有效的指导意义( 我是认真的)...故事时间结束...我想说的是:辉瑞的类药五规则并不是药物“类药”的唯一金标准,每个项目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我的理解,某些药物不符合类药五规则也不是那么的说不过去...但是题主说:多数抗生素并不满足类药五原则?很抱歉我没有总结过所有的抗生素,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如果符合辉瑞的规则...很正常...如果不符合辉瑞的规则...它会有自己的规则,我们归纳总结它们的规律...最终我们的化合物能杀菌毒虫干病毒就行...所以这也算是归纳法在我们这行的应用之一...=================继续扯淡分割线==========================此外,他们不符合规则,也有可能是“为什么多数抗生素都是自然与半合成物质,而不是合成物质?”的因果...虽然我认为抗生素靠合成的确实很多,不要低估人类的力量...(我瞎说的)什么叫抗生素?任意门: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ibiotics要知道,在发现青霉素之前,细菌什么的在你们人类的身体里是横着走有如螃蟹着陆,随便蹂躏你又如何?这说明什么?我们天生是不抗菌的。天生抗菌的是很么?是整天要跟细菌们争体盘的真菌君,抗生素正是他们用来保卫自己肃清周边环境的武器。他们被分泌出来,干掉周边的细菌,然后占领本地区...所以抗生素本是天然产物!你们人类都没有这种东西的,凭什么抗生素不是自然和半合成的物质?后来邪恶的人类掌握了这个武器!然后拿着抗生素乱打...然后就出现超级细菌...然后你们就等着团灭吧,咩哈哈哈!!(我瞎说的)既然抗生素本来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人吃的,所以在自然产生这类物质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经过人体苛刻的条件筛选,只需要合成好,像尿尿一样喷向那些可恶的细菌就好了...(我瞎说的)所以根本不需要符合你们的规则...后来人类发现自己吃了这些东西以后竟然治好病了!!! 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这是多么狗屎的运气,这是神之真菌啊!!!回过头来看现在的抗菌药研发:(不管疗效)如果先导化合物是天然的抗菌药先导有什么样的性质,会带入到新发现的药物里面...当然我们会改善它们的理化性质让它们更容易让人体吸收代谢什么的...这会改良它们本来的一些性质...比如说水溶性脂溶性稳定性什么的...如果先导化合物不是天然的抗菌药它有可能更符合题主的想象,符合辉瑞的规则...它也有可能不符合题主想象,符合其他的规则...我想说的是:知道了抗生素的来源也许能回答题主的问题...讲故事时间:(瞎编的)我们中国人长得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们从小都这么认为的...后来,从北方草原来了帮人,他们也是长得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后来,从日出国来了帮家伙,他们也是长得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后来,从朝鲜半岛来了帮人,他们也是长得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后来,从东南亚来了帮家伙,他们也是长得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们总结类人三规则:黑眼黑发黄皮!后来,从西方来了一帮鬼佬,他们竟是长得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然后有人问:为什么多数鬼并不满足类人三规则?为什么多数鬼佬都是说英文,而不是说中文?然后有只猫说:因为他们不是东方人...希望我已经回答了题主的问题...
■网友的回复
rule of 5是描述口服有效的小分子的原则性描述 而很多抗生素的首秀都是静脉注射的。现在这么多口服有效的抗生素,很多来自结构改造,或者是合成抗生素。还有一个来源是前药,口服后可以进入体循环起效,也可以不顾及rule of 5另外抗生素源于天然的问题,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抗生素是真核生物对抗原核生物的化学武器,常年演化的结果。全合成抗生素真的很少,主要只有氟喹诺酮,利奈唑胺系列,还有最近的tb新药(tmc 207,etc)。很多家在做窄谱针对性新药,有点难度
■网友的回复
作为一个药物研发人员 我居然没听过类药五原则 惭愧 惭愧 学习了 需要指出的是还是有一部分抗生素是人工合成的 比如喹诺酮类抗生素
■网友的回复
老实说,类药五原则已经过时了。类药五原则是由辉瑞公司的Lipinski在97年提出的经验规则。包括5点,具体内容自行百度,手机输入不方便。就分子量来说,要求药物的分子量低于500。在2000年以前药物结构相对简单,大部分的药物的分子量确实在500以内。但是随着药物研发难度越来越大,小分子量的药物已经很难兼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特别是在心脑血管和抗癌药物方面,超过500的药物非常多。甚至有人干脆将分子量的允许区间提高到750,同样是5的倍数,来满足类药五规则。但是,这样的修改就有了本末倒置的嫌疑。因为类药五规则是用于指导药物筛选的,而反过来根据现有药物属性来归纳一个匹配的规则是没有意义的。可以预见的未来,药物的结构会越来越复杂。分子量过千的药物也越来越多。是不是要将规则进一步修改呢?所以,我认为药物开发还是应该基于实验事实。经验规则作为某一阶段的总结,或者教科书中的知识去存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