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经纬』疫情阴影下,全世界被关在实验室门外的生物科学家在做些什么


【『学术经纬』疫情阴影下,全世界被关在实验室门外的生物科学家在做些什么】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COVID-19疫情已经在中国逐步好转 , 然而 , 仍在世界范围内肆虐的疫情 , 不仅造成大量学术会议被取消 , 世界多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最近纷纷不同程度地关闭实验室 , 旨在通过“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减慢或阻止病毒传播 。
这一危机无疑对学术界造成巨大挑战 , 而其影响或许还刚刚开始……在这篇文章中 , 学术经纬将和大家分享一些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关闭”期间应对挑战的经历 , 也欢迎读者朋友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
“48小时关闭实验室”
分子遗传学家Alberto Bardelli教授任职于意大利米兰的一家癌症研究中心 , 他的分子肿瘤学课题组有24名成员 , 包括博士后、博士生、技术员、工程师和本科生 。 3月9号下午 , 他收到研究所主任的邮件 , “48小时之后要关闭实验室” 。 接下来 , 每天只允许一个人进入实验室 , 查看细胞培养箱和饲养的动物 。
在这家癌症研究中心 , 每天进进出出的除了许多科研人员 , 还有前来寻求治疗、参与临床试验的癌症患者 。 当疫情爆发 , 及时关闭实验室不仅是限制科研人员们彼此之间的接触 , 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那些免疫系统已经受损的患者 , 减少他们的患病风险 。
于是 , 博士生为了毕业论文需要完成的研究也好 , 博士后为了下一篇论文发表需要做的实验也好 , 都将被迅速按下暂停键 。
『学术经纬』疫情阴影下,全世界被关在实验室门外的生物科学家在做些什么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Pixabay
关门前要完成的工作很多 , Bardelli教授很快列出任务的优先等级:首要任务是把来自患者细胞的类器官冷冻起来 。 这些类器官是科学家为了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疗法而培养起来的 , 它们具有和患者癌细胞同样的分子特征 , 因此每一个都是独特的 。 冷冻起后 , 还能“复苏”吗?希望如此 , 但Bardelli教授坦言不能肯定 。
经过几乎没有停歇的48小时奋战后 , Bardelli教授离开了空无一人的实验室 。 “离开前 , 我发了一条推特 , 提醒其他科学家(关闭实验室)是真的 。 ”他说 , “然后我意识到 , 自己能回去是多么幸运 , 因为医务人员们还在不眠不休地工作 。 ”
实验室以外的工作
离开了显微镜、培养箱、离心机等各种实验设备 , 更别说实验动物和患者样本 , Bardelli教授的癌症研究无法继续 。 不过他说:“从仓鼠轮一样不停转的‘湿实验’工作中解脱出来 , 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写文章、改项目、头脑风暴和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 ”
不过 , 同样在意大利 , 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回到实验室 , 让有些科研人员开始不得不考虑转换方向 。 Federico Forneris教授在位于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帕维亚大学(University of Pavia)任教 , 研究突触形成、胶原蛋白的产生以及它们在癌症转移中的可能意义 。 他的学生和博士后们都在家阅读论文、分析数据 。 由于该地区疫情严重 , Forneris教授担心长时间不能回实验室工作的话 , 他得考虑永久性地改变研究方向 , “不得不把研究重点转移到计算生物学 , 因为这可以通过远程工作完成” 。
保持社交距离 , 不意味隔绝社交
很多科学家都赞同“保持社交距离”是减缓新冠病毒爆发的关键举措 , 不过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Jamil Zaki教授提醒说 , 比起“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 , “保持远程社交”(distant socializing)才是更准确的说法——保持距离的同时保持社交联系 。
对于需要保持创造力的科学家来说 , 实验室关闭期间继续保持交流十分重要 。 Bardelli教授组织课题组开了一个线上聊天群 , 让大家可以随时讨论数据 , 分享刚刚看的论文 , 讨论收到的论文修改意见 , 或者 , 单纯只是打招呼聊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