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京东赴港IPO,中概股欲齐聚港股


[人民网]传京东赴港IPO,中概股欲齐聚港股
本文插图
图虫创意 图
“未来三到五年间 , 除了集团在美国上市之外 , 还要打造2家以上的上市公司 。 ”刘强东早在2016年初曾透露的计划 , 最近或以另一种方式实现 。
近日 , 有市场消息称 , 京东已与包括瑞银、美银在内的投行接洽 , 探讨赴港第二次上市事宜 , 有意最快在2020年上半年在港二次上市 , 挂牌时间及集资规模视市场情况而定 。
对此 , 《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向京东方面进行求证 , 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公司的回复 。
二十多年间 , 从最初只有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 , 到如今坐拥超过500亿美元的市值 , 京东成功打出了自己的天下 。
作为电商三巨头的京东、拼多多、阿里均已在美股上市 , 其中 , 阿里“亲身示范” , 在去年年底成功回归港股怀抱 。 而对于屡传“上市绯闻”的京东 , 其再次上市又有着怎样的合理性?
上市后首次盈利
京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 。 彼时 , 创始人刘强东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京东公司 。 2004年 , 京东正式踏足电子商务领域 , 并于十年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半个月前 , 22岁的京东发布了2019年全年的业绩快报 , 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 。
根据披露 , 2019年 , 京东实现收入5769亿元 , 同比增长24.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22亿元 , 此前同期则亏损24.92亿元;另外 , 公司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亿元 , 同比上升211%;全年交易总额(GMV)突破2万亿元大关 。
至于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 , 京东预计收入将同比增长10%以上 , 且考虑到疫情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 , 前述数据仅作为初步预期 。
从收入构成上看 , 京东营收主要由零售收入和服务性收入两大类构成 。 其中 , 零售是京东的“起家”业务 , 也是核心收入来源 , 零售收入从2016年的2379.4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107.34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为129% 。
京东的零售大致分为京东自营、第三方入驻店铺两部分 。 对于前者 ,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冯彦娇对采访人员解释道 , 京东自营并非京东自己向供应商采购经营 , 而是商家把商品委托给京东去售卖 , 货发到京东仓库进行统一配送 , 京东获得一定的销售分成 。
【[人民网]传京东赴港IPO,中概股欲齐聚港股】“总体来看 , 京东自营的价格一般比第三方高一点 , 但是商品的售后、维修、退换货更加方便 。 消费者选择京东自营 , 价格并非唯一考虑因素 。 ”冯彦娇说道 。
同时 , 上述所说的零售收入也专指通过京东自营途径获取的收入 , 而对第三方收取的佣金则计入服务性费用之中 。
“烧钱”背后
但京东的版图远不止零售 。
看似早应大赚的京东 , 为何多年持续“烧钱” , 如今才实现盈利?这是因为京东走上了与其他电商完全不同的道路——重资产模式 。 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京东物流 。
2007年以来 , 京东不断布局自建物流 , 通过布局全国仓配物流网络 , 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 天眼查显示 , 2017年独立运营之后 , 京东物流在2018年获得25亿美元融资 , 其中 , 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领投 , 腾讯投资、中国人寿、国创开元母基金等八家机构跟投 。
根据披露 , 2019年第四季度 , 京东在东莞建立了其在亚洲最大的仓库 , 两个超大型的分拣中心也开始运营 , 日均可处理超过100万个订单 。 截至2019年底 , 公司运营了超过700个仓库 , 且在中国17个城市拥有亚洲最大的大型仓库 。
北京东晓腾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东认为 , “京东目前已经具备了智能仓储、超大型分拣能力 , 有效提升配送、运输、分拣效率 , 可以说 , 这种供应链的全链路服务能力有效保证了物流运营的整体效率 , 推动京东在专注于‘纯服务’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