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非公医护组成抗疫“游击队”:治病救人无谓公私( 二 )


“之前网络上有舆论称民营医院在疫情中‘当逃兵’ , 这个说法有失偏颇 。 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事 。 ”马黎汉说道 。

物资紧缺 , 10个志愿者走了9个

“民营医院在疫情中的困难更多、更大 。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武汉民营医院管理层人士直言 , 在疫情最紧张的初期 , 大多数民营医院都是在孤军奋战 , 只能依靠自己的资源来解决物资、医护人员方面的难题 。
作为第一批定点医院的汉阳医院同样紧缺防护物资 。 “N95口罩和防护服 , 应该一天一换 , 但初期不够用 , 只能晚上用紫外线消毒 , 第二天重复使用 。 ”李翔说 , 为了节约防护服 , 医护人员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持续穿着尿不湿 , 还导致部分同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 。
“当时医院医护力量已经到了极限 , 有一天20个医生都没有口罩 , 导致他们不能上岗 。 ”汉阳医院有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 , 武汉济和医院便挂牌“武汉市蔡甸区感染性疾病病区” , 成为蔡甸区发热患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 。 济和医院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 , 投资方为复星医药 。
“当时整个复星调动了集团内部所有优势医疗资源保障济和医院 。 ”该医院相关人士表示 , 1月29日复星在全世界采购的8000套医用防护服、10000只口罩送达济和医院 , 解了燃眉之急 。 随后 , 复星又相继送了4万多套防护服支援武汉 。
肖红艳说 , 亚心总医院的感染科和重症监护原本的规模并不大 , 能接二、三十个病人 。 面对远高于接诊设计能力的患者数量 , 亚心的解决办法也是靠自己内部消化 。 “我们是2月9日被征收为定点医院 , 马上就开展培训 , 迅速扩容医护数量 , 并将亚心总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医护资源打通 , 内部消化医护短缺的问题 。 ”
前往武汉支援的民营医疗队的物资防护需求 , 也是靠自己解决 。 作为上海首支民营医疗救援队 , 上海德济医院在2月8日前往武汉时 , 便随车携带了一个半月的医疗物资 。 院长郭辉透露 , 他在1月18日晚上便要求采购部门至少储备3个月的医疗物资 。
“没有纳入定点医院之前 , 国家是不给拨款、物资的 。 ”上述不愿具名的民营医院院长表示 , 纳入定点之后 , 会按照危重病人抢救数、门诊病人数量 , 发放相应的物资 , 但是发放数量也难以和公立医院相比 。
相比济和医院、亚心医院、汉阳医院等背靠大型民企集团的民营医院而言 , 瑞华医院则显得有些单薄 。
由于早期各定点医院床位极度紧张 , 核酸检测量也跟不上 , 大批无法确诊的发热病人在社会上流动 , 导致更大范围的传染 。 1月29日 , 瑞华医院成为首批疑似病人隔离观察点 。 “基本上一、两天就收满了 , 并且不少人的病情很重 , 但我们没有防护衣 , 只能穿着隔离衣上 。 ”吴瑞华说 。
“政府也给我们发了物资 , 但非常少 , 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发45套防护服 , 但我们有80个医护人员 , 每人一天一套都不能满足 。 ”吴瑞华不得不在朋友圈呼吁 , 但收效甚微 , 募集的量还不到百套 , “最主要靠节约来解决 。 ”
2月3日 , 武昌区又加开了一批疑似病人集中收治点 , 另一家民营的大中医院也划拨给吴瑞华管理 。 除了防护物资紧缺外 , 还缺医护人员 , 政府为他协调了一批志愿者 , 来了10个人 , 第二天就走了9个 。 这对吴瑞华打击非常大 。
“志愿者来的那天 , 刚好有一位病情较重的患者去世 , 殡仪馆不愿意来收 , 我只能亲自清洗尸体并消毒 , 压力特别大;再加上我们的防护物资紧缺 , 他们不愿意留下 , 我是非常理解的 。 ”吴瑞华说道 。
七千非公医护组成抗疫“游击队”:治病救人无谓公私
文章图片
吴瑞华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曹炳梵 摄

非科班队伍的专业挑战

“赤膊上阵”的非公医疗机构也面临医护感染的问题 。 据上述汉阳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 该医院感染的医护人员超过40人 , 几乎都来自于与新冠救治高度相关的呼吸科 。
“一方面是缺物资 , 另一方面疫情太急 , 早期认识不够 。 ”马黎汉表示 。 2月1日 , 卓尔公益基金会联合汉阳医院共同设立卓尔汉江应急医院 , 将一栋普通住院区按照规范标准改造成“三区两分离”的隔离病区 , 所有病房设置为安全区、半隔离区、红区 , 这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院感难题 。
此外 , 自2009年以来 , 社会办医便一直备受鼓励 。 在2019年6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中 , 社会办医被定位为“健康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以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
由于自负盈亏 , 大多数民营医院普遍选择医美、牙科、妇科等轻资产的学科 , 且规模偏小 , 医疗人才专业性问题也一度成为困扰 。
马黎汉也表示 , 各省市组派医疗队时都优先考虑公立三甲医院 , 民营三甲医院本身数量少 , 设置呼吸科的民营医院就更少 , 全国可能都不会超过十家 。 由于这一先天短板 , 投入到新冠肺炎救治的民营医院在专业性上受到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