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产业观察:受益5G和云计算建设,【估值分析】生益科技:“新基建”核心标的
文章图片
一、公司概况生益科技是全球领先的覆铜板和PCB生产企业 , 公司建于1985年 , 是广东省国资委下属企业 , 在全球刚性覆铜板市场全球第二(Prismark2017) , 仅次于建滔集团 。 在政府“新基建”加码的大环境下 , 我们预计5G、云计算等投资将加速 , 利好公司长期发展 。 公司覆铜板产品线齐全 , 下游主要应用于通信设备、服务器、汽车等产品 。 旗下控股子公司生益电子拟分拆登陆科创板 , 由于其是华为、中兴PCB的核心供应商 , 认为也将受益于5G和云计算的成长 。
5G建设提振高频和高速产品订单需求 , 加速国产化进程 。 公司与华为、中兴、爱立信、三星等全球5G通信设备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受益于5G新基建的开展 , 预计通信用CCL/PCB在近两年将维持高景气 。 此外 , 认为由于5G频段较高 , 数据传输量大 , 对基站规格也将提出新要求 , 对特种PTFE、碳氢等高频覆铜板产品和高速覆铜板的需求也有望增长 。 我们认为生益目前在高频和高速CCL的产品国内第一 , 将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 与美日韩的企业竞争 , 并加速国产化进程 。
云计算提升服务器需求 , 企业有望长期受益 。 根据Factset一致预期 , 2020年前七家云计算厂商1总资本开支预计增长14% , 远高于2019年的3% , 显示行业强劲的增长动能 。 目前 , 生益科技的服务器类产品收入占比约为10% , 认为 , 伴随云计算资本市场的回暖趋势 , 将带动服务器市场共振 , 将利好公司高速CCL产品增长 , 带动公司整体发展 。
原材料价格结束下降趋势 , 2020预计传统CCL产品价格保持稳定 , 下半年存在涨价可能:认为伴随着未来复工复产的加速、疫情逐步得到控制、5G建设对玻璃纤维需求量上升等因素多重叠加 , 预计未来玻璃纤维价格、铜价将结束下降趋势 。 上半年预计覆铜板的价格有望保持稳定 , 下半年在需求推动下存在涨价可能 。
研发实力行业领先 。 公司在2018年的研发收入占比约为4.4% , 在PCB和覆铜板行业保持领先 。 公司在CCL原材料、CCL制作(包括PTFE类CCL)以及PCB制作等多个维度均配备研发团队 , 拥有多项相关专利 。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 , 截止2020年2月 , 仅上市主体(广东生益)就拥有1422种专利 。 在2009年美国ISOLA发起的“337调查”中 , ISOLA最终无条件撤诉 , 充分展现出公司优秀的科研实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公司业务覆铜板(CCL)和粘结片:该业务占2016-2018年公司主营收入约82% , 83%和82% 。 公司1985年成立至今 , 一直致力于CCL和粘结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 。 其中 , CCL是将电子玻纤布或其它增强材料浸以树脂胶黏剂 , 通过烘干、裁剪、叠合成坯料 , 一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 , 主要用于制作印制电路板(PCB);粘结片则是被树脂预浸并固化至B-阶的片状材料 , 属于制作CCL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 。 印制电路板(PCB):该业务占2016-2018年公司主营收入约17% , 16%和17% 。 PCB被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光电产品、消费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 属于CCL的下游产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司详情:「公司深度」生益科技:覆铜板行业龙头 , 受益于5G、云计算等
三、财务分析利润表分析:聚焦CCL主业 , 行业经验领先
公司盈利水平较为稳定 , 近三年毛利率维持在21%左右 , 净利率维持在9%左右的水平 。 从业务情况来看 , 公司一直以覆铜板和粘结片业务为主 , 2016-2018年 , 该业务分别占比82% , 83%和82% 。 目前 , 公司传统刚性CCL板业务为传统龙头 , 高频CCL板业务处在上升期 。 得益于公司在国内领先的行业积累 , 预期收入与净利能在长期的经营中维持较高水平 。
- 「小飞猪的防务观察」蛟龙600需加快研制,西昌大火表明中国急缺灭火飞机
- 「产业气象站」5G时代大有可为?2020为何会出现5G无用论?
- 「盘和林经济观察」更要转变思路,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势在必行
- 中新网■土耳其东部发生4.7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热血观察」希拉里猛烈抨击特朗普:他承诺让美国第一,确实做到了,看不下去
- 「产业气象站」如果瘫痪了会造成什么影响,用于海上风电功率预测的系统
- 产业气象站▲固守高端显示技术领先地位,三星、LGD皆弃LCD
- 「新闻晨报」18人结束隔离观察回家,108勇士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 产油国:财经观察:原油市场巨头缘何上演“三国杀”
- #懒人科技网#敦煌网赋能小微企业共克时艰,做“全球数字化产业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