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文章图片
海峡浅浅 , 明月弯弯 。
一封家书 , 一张船票 , 一生的想念 。
相隔倍觉离乱苦 , 近乡更知故土甜 。
少小离家 , 如今你回来了 , 双手颤抖 ,
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 , 一坛又一坛 , 都是满满的乡愁 。
这是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中一位获奖者的颁奖辞 。
『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文章图片
高秉涵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这位获奖者是一位80多岁的台湾老人 , 名叫高秉涵 。 他之所以获奖 , 是因为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护送台湾老兵的遗骨回乡 , 有200多坛老兵的骨灰因他而回到故里 , 不管他们的家乡是近在山东 , 还是远在新疆 , 高秉涵老人都一次次手捧骨灰把他们送回故里 。
老人所有行为的出发点就是基于那腔浓得化不开的一世乡愁 。 对于家是什么?高秉涵有更深的感触 , 他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 , 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
【『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回家的路再长 , 也长不过一生 。 ”高秉涵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 而他的一生 , 也凝聚在这一段段回家之路上了 。
一句“娘 , 我回来了” , 隔了四十多年
高秉涵 , 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 1948年 , 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 , 兵荒马乱 。 担任小学教员重视教育的母亲 , 决定让他跟着山东的“流亡学校”到南方去 。 母亲在他的包袱里放了他父亲遗留下的一支笔 , 祝嘱咐他好好学习 , 另外还有二十块袁大头和一张初中新生入学证明 , 让他在父亲坟前磕了三个头后 , 就让高秉涵离家投奔南京的学校 , 那一年 , 他只有十三岁 。
『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文章图片
高秉涵和母亲
离别时 , 坐在车上的高秉涵只顾着吃手中的石榴 , 当他再抬头时 , 同学对他说:“你妈刚才喊你 。 ”他赶紧扭头 , 可是车已经拐过弯 , 他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 在高秉涵内心的某个角落 , 一个画面永远定格在十三岁的那一年 。 而在那一刻 , 他从未想过 , 这就是自己和母亲的生离死别 。 “从那个时候开始 , 我这一辈子不再吃石榴了 , 因为看到石榴我就想到娘 。 ”高秉涵痛苦的回忆道 。
他一直记得分手时娘拧着他的耳朵说的那句话:“儿子 , 你要活下去 , 娘等着你回来 。 ”
后来 , 高秉涵辗转到了台湾 , 乱世游离 , 尝尽世间疾苦 。 高秉涵靠着母亲在他包袱里放的那张入学证明 , 才有机会考上台湾国防管理学院的法律系 , 并在毕业后被派往金门担任了审判员 。
『红塔历史』我回来了”,隔了四十多年,一位台湾老人的一世乡愁:一句“娘
文章图片
一位驻守在金门的台湾士兵
记得那是1963年冬 , 一名家就在对岸厦门的士兵在金门值岗时 , 抱了一只轮胎冒险跳入金门海峡 , 他想游回自己在厦门的家 , 看一眼妈妈 。 他游了一整夜 , 天快亮时 , 他到岸了 。 一上岸 , 他就举手大喊:“我是从金门逃过来的 , 没带武器!”可是他没有想到 , 由于海水回流 , 他游了一整夜 , 最终又回到了金门 。
这就是有名的“金门逃兵”案 。 这起案件的审判人 , 就是高秉涵 。 按照当时台湾的法律 , 这个因“想回家”而获罪的士兵就被处以极刑 。
这件事 , 让高秉涵彻夜未眠 , 陷入深深的自责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他高秉涵何尝不是一个思念自己母亲的人儿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 , 或许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 , 这只不过是一段上学时要求背诵的诗篇 , 而对高秉涵来说 , 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 。 高秉涵每年大年初一的黎明都一个人跑到观音山上 , 面对着大陆高声痛哭 , 叫娘 , 大声喊娘 , 一遍又一遍喊:“娘,我想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