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冷品历史■德国第六集团军由此团灭,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恐怖杀器

在二战最惨烈的苏德战争之中 , 人总是习惯于将苏军的最终胜利 , 归功于苏军士兵对祖国的忠诚和他们的人海战术 。 应该说这没有错 , 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 , 决定苏德战争胜负最主要的还是武器 , 例如令他们引以为傲的的T34 , 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 , 是一种连苏联人自己都没有几个人知道的秘密武器 。
小冷品历史■德国第六集团军由此团灭,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恐怖杀器
文章图片
1941年7月14日 , 德军兵力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 , 其先头部队攻占了苏联军事重镇——奥尔沙 。
此时的奥尔沙火车站一片繁忙 , 德军正在利用缴获的苏联宽轨列车 , 迅速将补给物资和源源不断的兵力 , 集结在这个靠近前线的火车站 , 准备进行下一轮的进攻 。 下午2点30分 , 一阵突如其来的密集炮火 , 伴随着震人魂魄的呼啸之声 , 瞬间就把火车站上的德军和物资全部炸上了天 。 在前后不到10秒钟的时间之内 , 奥尔沙火车站已被炸得面目全非 , 因为这些德军连躲避的时间都没有 , 所以在炮火停歇之后 , 车站上已经没有了一丝生命的迹象 。
小冷品历史■德国第六集团军由此团灭,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恐怖杀器
文章图片
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毁灭式打击 , 令德军前线的指挥官们迷惑不解 。 究竟是什么样的武器 , 能够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之下 , 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 , 倾泻了如此之多的炮弹?
于是 , 一向以态度严谨而著称的德军情报部门 , 迅速将苏军使用新式武器上报德军最高统帅部 。 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 , 就连德军最高统帅部对此同样也是一无所知 , 虽然战前德军的情报部门 , 曾收集到了一些关于苏军新式武器的信息 。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 , 德军又多次遭受过这种毁灭式的打击 , 但直到在莫斯科大会战期间 , 首次缴获了一门苏军的火箭炮发射器之后 , 德国人才了解到了苏军的这种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
小冷品历史■德国第六集团军由此团灭,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恐怖杀器
文章图片
喀秋莎是在二战的苏德战争之中 , 苏军对这种火箭炮的称呼 。
喀秋莎火箭炮是由沃罗涅日州兵工厂研制 , 并将共产国际的俄文第一个字母K印在炮车之上 , 同时这也是沃罗涅日兵工厂武器出厂时的统一标记 。 由于这种火箭炮在当时是属于秘密武器 , 所以受到了最严格的保密 , 就连苏军最高统帅部也仅限几人知道 , 普通的苏军战士因为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 , 所以就根据这个字母“K” , 把该武器命名为苏联女性的爱称“喀秋莎” 。 随后“喀秋莎”的大名 , 迅速的在苏军之中传播开来 , 而德军则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 。
小冷品历史■德国第六集团军由此团灭,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恐怖杀器
文章图片
喀秋莎火箭炮最早的型号是BM-13 , 这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 。
该火箭炮共有上下两层、8条发射滑轨 , 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 , 最大射程8.5千米 , 既可单发 , 也可齐射 , 装填一次齐射的火箭弹约5~10分钟 , 而一次齐射仅需7~10秒 。 喀秋莎火箭炮的火力凶猛 , 杀伤范围大 , 是一种能够大面积消灭密集部队、压制敌人火力和摧毁敌人防御工事的恐怖杀器 。 在喀秋莎火箭炮火力凶猛的齐射之下 , 无论是多么坚固的防御工事 , 还是拥有重型坦克的装甲部队 , 都会在瞬间土崩瓦解 , 甚至是连反应、躲避的时间都没给你留下 。
小冷品历史■德国第六集团军由此团灭,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恐怖杀器
文章图片
其实早在1939年3月 , 沃罗涅日兵工厂就已将8导轨的БМ-13-16试制成功 , 它的发射架也是工字型的 , 在上下可分别挂1枚火箭弹 。
1940年初 , БМ-13已经试生产了6门 , 1941年6月17日 , БМ-13向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 , 以及军械人民委员乌斯季诺夫进行了发射表演 。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 , 苏联最高统帅部迅速作出决定 , 全力生产БМ-13火箭炮及М-13火箭弹 , 就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的第7天 , 苏军就组建了第一个БМ-13喀秋莎火箭炮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