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总有人并肩,因人间值得”陕西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一字一句诉衷肠( 三 )


为了带领护理团队尽快进入状态 , 我一直坚持进病区倒班 , 对于采集咽拭子、动脉血气、吸痰等一系列侵入性 , 易感染等最危险的治疗 , 我先熟悉了流程后 , 再教大家上手操作 。 每天下班了 , 每每相望 , 大家的脸上都有深深的压痕 , 手部皲裂、脸部湿疹、全身衣服汗水湿透 。 作为护士长 , 每次休息时要叮嘱大家 , 及时饮水再洗澡 , 以防晕厥 。 毕竟队员中90后、00后的比较多 , 也要随时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 , 做好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 , 缓解他们的压力 。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 , 经此一疫 , 我励炼了、成长了 , 我为那些患者的成功救治而感到欣慰和心安 , 同时更使我坚信 , 只要大家万众一心 ,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 别了 , 武汉!希望日后来时 , 能在热闹繁华的人流中 , 挤到小摊旁吃一碗热干面 。
人民网■“总有人并肩,因人间值得”陕西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一字一句诉衷肠
本文插图
人民网■“总有人并肩,因人间值得”陕西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一字一句诉衷肠
本文插图
陕西首批援湖北首批医疗队队员王艳
病毒虽可怕 , 但我们是患者的保障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我们生命中难忘的一场磨练 。 新冠病毒疫情 , 来势凶猛 , 从武汉席卷全国 。 大年初二 , 我被编入第一批陕西省支援武汉新冠病毒疫情的援鄂医疗队 , 随队出发 , 驰往武汉 。 出发前的动员并没有告诉我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 没人真正了解这个病毒 , 我们也许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工作 。 害怕吗?害怕 。 去不去?要去的 。 能看出大家的眼神中有紧张 , 但更多的是肯定 。
初入九院 , 一切从零开始 。 我们从一名普通的ICU医生迅速成长 。 系统的完成了院感培训 , 快速、熟练的防护流程 , 科学的“三区两通道”划分 , 认真的病情讨论 , 每个人都以最积极饱满的态度投入其中 , 因为在这里 , 我们都是患者的保障 , 所有人一起努力才能共筑防御的长城 。
1月31日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天 , 这是是我们的第一个班 。 班前易队的反复叮嘱 , 班车上大家的互相打气 , 面对新环境的紧张 , 看到患者眼神中对生命的渴望 。 随队的50多个日日夜夜 , 我们经历了一场场的考验 。 中心供氧压力不够怎么办?没关系 , 我们来搬氧气筒 。 没有插管条件怎么办?没关系 , 我们来制作新的流程 。 危重患者病情转变怎么办?没关系 , 我们一起来制作详细的评估表格和诊疗流程 。 没人抱怨 , 没人退出 , 我们是患者的希望 , 我们也是彼此的依靠 。 这50多个日日夜夜 , 最感动的是青山区志愿者给我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 , 最开心的是患者拿到出院证时就像我们拿到大考成绩单 , 最难忘是小伙伴们一起工作时的互相帮助和提醒 , 最想看到的是武汉恢复以往的热闹和繁华 。
大家都在问疫情过后你最想做什么?我最想登上黄鹤楼 , 看看这我们一起工作的地方 , 看滚滚长江、繁华似锦 , 看这座聚集了所有人为之战斗过的城市 。 “岂曰无衣 , 与子同袍;岂曰无衣 , 与子同裳” 。 每当我们遇见艰难 , 总会有人伸出援手 , 每当我们遭遇困难 , 总会有人与我们并肩 , 我们无需多说什么 , 因为这人间值得 。
人民网■“总有人并肩,因人间值得”陕西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一字一句诉衷肠
本文插图
人民网■“总有人并肩,因人间值得”陕西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一字一句诉衷肠
本文插图
陕西首批援湖北首批医疗队队员段进进
第一次听到别人叫我“英雄” , 我感到肩头有一座责任的“大山”
我于2020年1月26日主动请缨来到武汉 。 到今天为止已经工作了54天 , 刚来的时候心情有点紧张 ,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武汉 , 疫情严重 , 希望能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
来到武汉后 , 我们进行了前期紧张的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及各项防护措施的培训 , 考核合格后 , 我很快到武汉市第九医院呼吸重症病区开展工作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