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冠清瘦■好吧,这次给您:12000人听不过瘾的《公共危机之时,医院品牌的走向》( 三 )
本文插图
第四个是对时局敏感把控的疏忽 。 危机是世道人心的检验和暴露 , 妄图乱中取利的人一直存在 ,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 前段时间 , 我和朋友们对某几家平台上一些舆情热点事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梳理 , 从造谣诋毁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英雄的医生、某研究机构、医疗队成员 , 从曲解救援制度、编造医疗队和一线工作人员不良行为等众多事件来看 , 此次疫情危机中 , 心怀敌意的势力在有意识、有技巧、有步骤、有组织的不断进行筹划和煽动 。当任何一件事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时候 , 都不再是一个机构、一个行业所能单挑的事情 。 医疗无小事 , 公共卫生事件更不仅仅是医疗行业的事情 , 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 , 关系国脉荣辱 。 我们反感上纲上线 , 但每个人都身不由己的身处在一个价值多元的世界里中 。 我们需要树立风险意识 , 保持清醒的头脑 , 不要成为自毁长城的傻子 。
本文插图
三、这也OK , 危机中那些被点赞的医院品牌是靠什么大放异彩?这次危机之中 , 很多医疗同行用心而为 , 有很多精彩的爆款和作品 , 让医院品牌得到加分 。 我总结归纳了一下 , 有以下几类做法: 第一个做法就是从患者视角挖掘技术的亮点: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去中国医院人文建设网(www.yyrw.org.cn)上看看 , 疫情爆发后 , 各地医院投稿的稿件很快集中到了抗疫之中 , 技术规范标准其实都是严格按照卫健委的方案来 , 那如何展现医院的品牌服务实力?找典型的患者来为品牌“代言” 。 比如有几家医院收治了几个月的小宝宝、还有收治了一百多岁的老人 , 在治疗期间 , 这几家医院进行了有心的记录 , 康复出院时进行了报道 , 这种典型的病例不仅吸引媒体的目光 , 还吸引公众的注意 。 他们真实的经历体现出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 不服不行 。
本文插图
第二个做法就是从旁观者视角嗅探人间的烟火:在抗疫过程中 , 涌现了很多优秀的 , 值得我们歌颂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 但总是高大上的吹捧让人总觉得不踏实、不亲切 , 时间长了让人腻味 。 一个人真正了不起不是因为他是英雄 , 而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 却能在灾难面前敢于逆行而上成为英雄 。 被人发自内心所称颂的永远不会是完美的上仙 , 而是和我们一样有着各种毛病缺点的普通人 。 多报道一下他们的平凡 , 更能体现出他们的不易 , 更能赢得公众的认可 。 有一家医院在报道医疗队员的时候 , 进行远程连线采访 , 孩子的父亲给在前线工作的妻子说:你放心吧 , 孩子在家吃喝有我都不用愁 。 这个时候 , 孩子冲上来“投诉”:爸爸只会煎蛋 , 不会做饭呐 。 这个报道因这一个小插曲而很快走红 , 不仅仅反映出医护人员的大爱 , 也真实反映出他们的不易和坚守 。
本文插图
第三个做法是从学者视角进行话题的解构:寻常的素材能不能成为爆款 , 靠的是对素材元素的重新解构 。 越是严肃的、规范的、“不能动”内容 , 越是需要通过解构来摆脱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 。 如何打动人心成为爆款 , 靠的是琢磨心理差异 , 制造心理差异 。 洗手法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动作 , 网络上有大量的图片和视频 , 如何成为爆款呢?有一家医院挑选出医院的俊男靓女 , 将一首流行歌曲作为BGM进行穿插 , 帅哥美女们一边哼着歌挤眉弄眼 , 一边节奏十足的演示洗手的方法 , 让枯燥呆板的教学成为让观众的耳朵好听 , 让观众的眼睛好看的视听盛宴 。 某医院将抗疫知识改编为RAP秀 , 一经推出 , 很快火爆 , 成为学习强国和很多人转发的热点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