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768颗芯片、1亿个神经元!迄今最强神经拟态系统诞生( 二 )


知易行难 , 要实现这一设想 , 需要经历漫长的研究 。
英特尔在神经拟态计算领域的工作是基于几十年来的研究与合作 。 这项研究是由加州理工学院Carver Mead教授最先开始的 , 他以半导体设计的基础性工作而闻名 。 芯片专业知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结合 , 为这一创想提供了可行的土壤 。
Mike Davies是英特尔神经拟态计算实验室主任 , 他曾任职于Fulcrum Microsystems研发以太网交换机 。
英特尔■768颗芯片、1亿个神经元!迄今最强神经拟态系统诞生
本文插图
▲英特尔神经拟态计算实验室主任Mike Davies
近十年的工作令Mike获益颇丰 , 不过随着在工作中愈发游刃有余 , 一向酷爱登山、漂流、潜水、马拉松长跑等极限挑战的Mike , 愈发渴望去探索与挑战新的科技极限 。
转机发生在2011年 , Fulcrum因实现了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异步设计研究的商业化而被英特尔收购 , Mike因此加入英特尔 。
“事实证明 , 异步设计真的非常适合神经拟态芯片 。 ”英特尔研究院立即让Mike和团队开始相关工作 , 研究神经拟态原型架构、算法、软件和系统 。
2017年 , 英特尔第一款自主学习神经拟态芯片Loihi问世 。 它采用14nm工艺 , 管芯尺寸60mm , 包含超过20亿个晶体管、13万个神经元和1.28亿个突触 。
“我们试图观察、学习和理解大脑的运行 , 并在计算机芯片上进行复制 。 ”Mike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 。
英特尔■768颗芯片、1亿个神经元!迄今最强神经拟态系统诞生
本文插图
▲英特尔神经拟态芯片Loihi
和大脑相似 , Loihi芯片将训练和推理整合到一个芯片上 , 实现了存储与计算的融合 , 拥有超级并行性能和异步信号传输能力 , 并支持多种学习模式的可扩展片上学习能力 , 即能够一边运作一边学习 。
它采用一种新颖的“异步脉冲”方式来计算 , 就像大脑一样根据环境的反馈来自动学习如何操作 , 随着时间的推理 , 变得越来越智能、快速和高效 。
同时 , 它也具有大脑般低功耗的特性 , 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的通用计算芯片相比 , Loihi芯片的能效提升了1000倍 。
怎么让Loihi芯片模拟大脑进行学习呢?Mike曾展示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
在Loihi芯片上运行简单的图像识别神经网络 , 就如幼儿探索未知事物一样 , Loihi先通过“眼睛”看到物体 , 再输入物体的名称 , 这样它就能快速准确地辨别出这是什么东西 。
研究人员将著名科学家罗莎琳·富兰克林造型的摇头娃娃作为训练工具 , 360度旋转 , 让Loihi全方位记住罗莎琳 。 训练一次后 , Loihi便能在4秒内在一些有橡胶鸭子、玩具大象和摇头娃娃的图片中 , 快速辨别出罗莎琳摇头娃娃 。 而这个实验只用了Loihi不到1%的芯片资源 。
英特尔■768颗芯片、1亿个神经元!迄今最强神经拟态系统诞生
本文插图
▲Mike Davies手持科学家罗莎林·富兰克林造型的摇头娃娃 , 让Loihi芯片能快速学会识别它
这只是令人兴奋的小例子之一 。 随后 , 英特尔和INRC的研究人员还将Loihi芯片成功应用在实时识别手势、使用新型人造皮肤读取盲文、使用学习到的视觉地标来确定方向等多种任务中 , 所有这些功能仅仅消耗数十毫瓦的能量 。
二、超低延时、超低功耗 , 比量子系统先落地Mike告诉我们 , 神经拟态计算相较传统计算架构的一大优势不在于吞吐量 , 而在于超低延时 。
尽管传统计算架构非常擅长调用大量数据并行 , 但它们得先积累所有数据样本 , 然后才能做计算处理 。
神经拟态计算架构则不然 , 它可以几乎实时地从数据中学习、计算和产生答案 , 最终做出的预测可能比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更为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