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医典』消费野生动物为何屡禁不止?吃的人心里怎么想的?


新冠病毒基本可以确定来源于蝙蝠 。 而对于“可能的中间宿主”身份 , 让穿山甲这一物种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 , 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已经是“极危” , 但它们在我国的野生动物“黑市”中仍然常见 , 这意味着 , 它们可能很快就会被“吃绝” 。
『腾讯医典』消费野生动物为何屡禁不止?吃的人心里怎么想的?
本文插图
不幸的不只是穿山甲 , 就连“尽力长得不像食材”的蝙蝠也不能幸免 。 吃这些野生动物的人 , 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试着从背后的心理动因进行分析 。
老药方里说穿山甲能“通乳”?
刻板印象害死人
一些民间偏方信奉“以形补形” , 认为穿山甲会打洞 , 所以将它的鳞片入药就能“通乳”“下乳”......写到这里 , 不知道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 反正小编下意识地揉了揉胸(实在有点瘆得慌) 。
这些从来没有被严谨科学实验证实有效的偏方 , 被不少人当成了“圣药” , 从心理学角度看 , 这其实是一种“刻板印象” 。
什么是“刻板印象”呢?
举例来说 , 提起我国的某个省份、世界上的某个国家 , 我们的脑海中可能都会马上浮现出一些“关键词” , 比如严谨的德国、浪漫的法国、实诚的山东人、头脑灵活的广东人等等 , 这都是刻板印象的表现之一 。 但是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很严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这也就是刻板印象的面影响了 。
在这样的刻板印象支配下 , 加上从众效应 , 有些人就会盲目跟风购买穿山甲鳞片 。
但很少有人知道 , 穿山甲是“森林卫士” , 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功勋卓著 , 也就很难影响人们消费穿山甲的心理了 。
有钱有权才吃得起 , 有面子
扭曲又狭隘!
在消费心理学中 , “面子”是一种符号资本 , 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尊严、提高社会地位认同感 。
“物以稀为贵” , 穿山甲、蛇甚至蝙蝠等“野味”价格不菲 , 用它们来招待贵宾 , 既显示出尊重 , 也表明自己的身份或身价是“吃得起”的 。 所以 , 连蝙蝠这种努力长得不像食材 , 而且味道可能真的很差的“小可爱” , 都被频频当成珍馐美味 , 来满足这些人追求面子的心理需求 。
『腾讯医典』消费野生动物为何屡禁不止?吃的人心里怎么想的?
本文插图
瞧她那一脸嫌弃的样子 , 蝙蝠真的很好吃吗?
(来源:腾讯视频)
恕小编直言 , 靠吃野味获得的 , 不过是一种扭曲、狭隘的“面子” , 也在这个鼠年里成为了“过街老鼠” , 受到大众的排斥和指责 。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
但猎奇心理让人性变了味儿
『腾讯医典』消费野生动物为何屡禁不止?吃的人心里怎么想的?
本文插图
好奇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行为 , 更是人类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 , 能够激发人的兴趣 。
但还有一种心理叫作猎奇 , 和好奇有着本质的区别 。 猎奇往往是指急切地、贪得无厌地搜求新奇和异样的东西 。 民间传说穿山甲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 加上它的外形特殊 , 就引起了一些人的猎奇心理 , 进而导致大量穿山甲被捕杀、贩卖、烹饪 。
“果子狸传播SARS?这不也没啥事吗?”
别再侥幸了!危险总在放松警惕时来临
2003年的非典(SARS)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痛 , 而且果子狸当时已被证实是病毒的中间宿主 , 国人都已经知道滥食野生动物存在的疾病风险 。 但那之后 , 再也没发生过因食用野生动物而导致的传染病传播 。 于是 , 不少人对这个“小概率事件”放松了警惕 , 侥幸心理又占领了“智商高地” 。

『腾讯医典』消费野生动物为何屡禁不止?吃的人心里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