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极体:今日之AI,能否回应“中文屋”的质疑?( 三 )


以当下计算机器对自然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水平来看 , 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脑极体:今日之AI,能否回应“中文屋”的质疑?
本文插图
其次 , 科学界对AI的定义多种多样 , 究竟多少比例的“智能”是恰如其分的 。
当下 , 几乎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和引用者 , 都试图通过自己的角度去“还原”出人工智能的“原貌” 。 但很显然 , 就像人类的心肝脾肺肾并不需要具备大脑的思考能力一样 , 不是所有系统都能够、且必须拥有认知能力 , 比如说工厂流水线上的校准机械臂 , 它只需要不断地提高精准度和灵敏度就可以了 。
以绝大多数人的习惯 , 总是渴望一种简单、统一的概念来认知事物 。 在这种情况下 , 普通人也会产生一种认知混乱 , 许多被赋予的智能可能只是一种修辞或概念 , 比如由人工控制的机器人就不被认为是智能机器的一种 , 首个“机器人公民”索菲亚就被业界鄙视为“造假” 。
如何在法律、商业、社会层面去严谨地定义“智能”本身 , 目前还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哲学领域 。
脑极体:今日之AI,能否回应“中文屋”的质疑?
本文插图
第三 , 普通人怎样理解自身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如果AI不具备意识 , 强人工智能没有到来的一天 , 在这种人与机器泾渭分明的共存中 , 接受与人类能力存在明显分野的机器智能 , 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 。 图灵也表示 , “既不希望贬低不能在选美竞赛中有出色表现的机器 , 也不希望贬低同飞机赛跑失败的人 。 ”
而如果人工智能最终还是将获得意识 , 那么如同《西部世界》中德洛丽丝那样自我觉醒并摆脱和反制人类 , 也是早晚的事 。 人类不得不考虑在未来的某天 , 需要与机器一较高下 , 这种未知会令人在恐惧和盲从之间摇摆不定 , 甚至影响到技术进度本身 。
比如历史上人工智能的两次寒冬 , 几乎都是在技术能力不达预期的前提下而被废止的 。
可以想见 , 人工智能在接下来的数年中 , 其进步并不取决于技术的突破 , 更需要观念的更迭作为前提 。
正如弗洛里迪在《什么是信息哲学?》中所说的那样 , “人工智能就像特洛伊木马 ,把一种更具包容性的计算/信息的范式引入哲学的城堡 。 ”围绕在木马身边的民众 , 终有一天会向研究者们发出质问 , 要求他们给出新的解释 。
而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 , AI还被困在“中文屋”当中……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