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祖宗可以违背,就有多少孙子丢人现眼
鲁迅说,天下嘻嘻,皆为利来;天下哈哈,皆为割韭菜。(鲁迅说,我可没说过。)
割韭菜还能割出喜感、割出高潮、割出一夜七刷,这种现象,只能在这个视频里出现:
视频来源:抖音@影演鬼畜
不知道的,还以为院士们出来集体亮相,讲述他们是怎么成为院士的,以粉碎最近甚嚣尘上的谣言呢。
茅台的总工程师之所以能够获得院士提名,不正是因为她做出一个违背老祖宗的决定,把茅台酒的微量元素由现实世界中的一百多种提升到一千多种吗?
但其实,这个鬼畜视频,不过是主打神医神药的电视广告集锦。
里面汇集了各大电视台的老中医广告,不用剪辑,只把重复的那句金句堆在一起,就魔性满满,让人一刷再刷欲罢不能,成为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后最成功的混剪。
魔性来自哪里?
来自一种建立在低智基础上的荒诞感。
如果不是这条鬼畜视频,今天疯狂刷某音某手的年轻人,肯定没几个知道,原来电视台还在播这种侮辱人智商的广告。甚至会说,原来电视广告这种远古时代的东东还在。
如果这些广告的编导有机会站出来说话,肯定也会像当年陈凯歌一样,说出金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问题是,到底是谁无耻?
不得不说,这种卖药手法,还真是从传统文化中来。
之前在另一篇专栏中讲过,传统走江湖坑蒙拐骗,有四大门八小门之分。
四大门“风麻燕雀”,按手法分;八小门则按行当分,金皮彩挂平聊团调,九流三教都有。其中,“皮门”就是行医卖药。
电视广告风行之前,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牛皮癣,“老军医”、“一针根治”什么的,都是江湖皮门之传承。
再早以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大乡镇常见的走江湖卖药,那些皮门中人,用的也基本是同一套台词,其中最典型的一句是:“师父叮嘱过,这药千万不能外传,但今天来到贵宝地,为了答谢各位乡亲,我决定不听师父一次,拿一点出来赚与有缘人……”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皮门中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投资办医院,就成了名动天下的莆田系;再高一级的,也能登堂入室成院士,名利双收。
不入流的,就只能到电视里卖药。
不同的只是,传统江湖的皮门中人,都是自己亲自赤膊上阵卖自己的药。电视广告,则是聘请专业演员来卖药。
普通观众可能不太清楚,广告片,其实也跟电影一样,按风格分,也有剧情片、类型片、艺术片、纪录片。行内人都知道,“做出一个违背祖宗决定”这类广告,走的就是艺术片中的“伪纪录片”路线。
什么叫“艺术片中的伪纪录片”?就是一些导演风格浓烈的艺术电影,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常常伪装成纪录片的形式。
所有的“做出一个违背老祖宗的决定”,无一例外,都是由广告公司策划,编剧导演创作,再由专业演员出演的类型片,包装成纪录片的形式。只是,他们用了同一个剧本,换汤不换词。
这么做,也不是为了艺术效果,而为了更好割韭菜。
割谁的韭菜?
应该换一种问法:这些广告的主流受众是谁?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老年人。
甚至可以说,跟抗日神剧的受众100%重合。
所有广告词的设计,都是为了找到主流受众的G点,或曰痛点。
坐在电视机前看这些广告的老年人,相当一部分,正是当年头脑发热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就做出一个违背老祖宗的决定,死去活来,才有今天的安享晚年。当年之所以做出那个决定,他们都相信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救天下百姓于水火。现在,在他们眼里礼崩乐坏的时代,又看到有人复刻他们当年的壮举,怎能不感同身受老泪纵横,哪怕没病,创造病痛也要买买买。
而另一部分,则是一直被教育,如果没有当年那些人“做出一个违背老祖宗的决定”,毁家纾难,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再看到又有人做出这样的牺牲,如见先烈,感恩满满,不用深思熟虑,立马就做出一个违背下一代的决定:买买买!
- 《圣墟》那个可以把武疯子一巴掌拍死的瘦小老者,原来是他
- 美术生别出心裁画肖战,以为是闹着玩,看到最后:多少钱我买了
- 俗话说“男怕三点头,女怕阔步走”,老祖宗的观人术,细致入微
- 灵隐寺的一副对联,14个字写尽了一生,点醒了多少世人
- 揭秘:民国时期一块“大洋”能买什么东西?相当于今日的多少钱?
- “娶妻娶德不娶色”,后半句才是经典,老祖宗有大智慧
-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官职有多大?专家:小的不能再小,可以忽略
-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如果放到今天,值多少钱?
- 百年前,若你只有一块大洋,能买多少东西大洋难道真的很值钱!
- 床单破了不要扔,用毛线简单的改造下,效果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