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钱五铢,流通八方”——浅析五铢钱的流通总量( 二 )


第二,朝廷税收按布米折收钱币。三国魏晋以来,朝廷的税收,田租收谷物,户调收布绢。东晋以后渐有折收钱币的趋势。到了南朝萧齐时期,竟陵王萧子良曾上言日昔晋氏初迁,江左草创,绢布所直,十倍于今,赋调多少因时增减。永初中,官布一匹,直钱一千,而民间所输,听为九百。渐及元嘉,价物转贱,私货则束直六千,官受则匹准五百,所以每欲优民,必为降落。今入好官布,匹堪百余,其四民所送,犹依旧制。昔为刻上,今为刻下,讯庶空俭,岂不由之。救民拯弊,莫过减赋。
东晋初期,绢布的价钱相当于萧齐时期的10倍。到了南朝刘宋永初年间,官布1匹也要值1000钱。朝廷收税折布收钱时,1匹只收900,说明当时朝廷是让利于民的。刘宋元嘉年间,物价下跌,民间绢布10匹值6000钱,朝廷收税折布收钱时,1匹只收500钱,说明当时朝廷也是让利于民的。到了南齐时,民间绢布的价格已经下降到每匹100多钱,朝廷收税折布收钱时,1匹还收500钱,说明南齐朝廷苛待民间,所以就是"昔为刻上,今为刻下"了。
第三,官员俸禄由给绢转为发钱。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北魏朝廷开始铸行"太和五铢"钱,。并"诏京师及诸州镇皆通行之。内外百官禄皆准绢给钱,绢匹为钱二百到了隋、唐初期,五铢钱流通态势继续回暖。但是,此时五铢钱的流通总量仍然很少,与两汉时期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