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一位有情有义,侠肝义胆的民国将军!
文/傅华轩一部电影《知音》,让更多人知道了民国著名将军蔡锷。影片描写了民国初年,护国儒将蔡锷在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故事。蔡锷(1882年—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的裁缝家庭。12岁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12岁16岁,也就是当今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童稚未退的小孩子!有如此考绩,十分了得。到长沙后,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今天''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后来在而立之年,就成为了近代历史公认的伟大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呜呼哉,真是一代英才!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如此了不起的将军去世时,年仅34岁,令人扼腕叹息!
文章插图
青少年时代的蔡锷,家里很穷。据梁启超回忆说,蔡锷去日本留学之前,手里没钱,从长沙出来只借到两毛钱,到了汉口,从亲戚手里借到六块大洋。到了北京后,袁世凯看此人奇货可居,是个人才,逐慷慨资助,出手借他一千大洋。蔡锷还有一个终生难忘的恩人李经羲。李经羲,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第三子,清末最后一任云贵总督。此人知人善任,胸怀宽广,在他手下出了两个大人物:蔡锷和朱德。李经羲总督云贵时,曾兼任云南讲武堂的总办(校长)。他曾对学员宣布,他自己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可以不办。朱德早年家贫无钱,从四川走到昆明,来报考云南讲武堂。但是,报考时间已过,门卫不让朱德进来,朱德跋山涉水奔波而来,着急上火,与卫兵大声争辩,恰好李经羲在讲武堂巡视,闻声前来查看,得知此人是步行千里前来,且仪表不凡,相貌堂堂,当即破格录取。朱德后来多次跟人提起此事。
文章插图
李经羲对蔡锷有知遇之恩,不仅在广西给了蔡锷发展机会,而且在蔡锷受广西革命党人排挤的时候,把他召到云南,顶住各种压力,直接奏请朝廷任命蔡锷做协统,也就是旅长。李经羲绝对忠于朝廷,但以他的经历和阅历,也知大清朝是日暮西山奄奄一息。因此革命党人蔡锷在他眼皮子底下从事革命活动,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提醒他''讲武堂多革命党,虎大伤人'',李大人也不在意。蔡锷身处困难时,李经羲还资助他500块银元,并收过他的门生帖子,还将他人揭发蔡锷反朝廷的密信拿给他看,劝其小心谨慎从事。李经羲对蔡锷,真是喜欢加欣赏,非同一般。武昌起义了,倾向革命的蔡锷,怎么对待这位既处于敌对阵营,又是自己的恩人加老领导的李经羲呢?会不会为革命大义灭亲呢?蔡锷没有辜负李经羲对他的公交和私谊。
文章插图
首先,蔡锷动员李经羲参加起义,并请其做云南都督。但是,李经羲念及李家所受皇恩,坚决拒绝。可是,既然革命,总督府是必然要攻打的,怎么办呢?与自己的恩人自此刀兵相见、恩断义绝吗?这是摆在蔡锷面前的一个大难题。蔡锷是这样做的,他在发动攻势之前,先写了一封信,请李总督到法国领事馆避难。起义成功之后,蔡锷又劝李经羲主持云南大政。李经羲不肯改变立场。蔡锷不再勉强。最后,蔡锷把李经羲和其家人恭敬地送出云南。据当事人回忆说,李经羲是坐着轿子去车站的。刚就任的云南军政府都督的蔡锷却是跟着轿子,在一旁步行,一直把李总督送到车站。为了防止路上出现意外,蔡锷还派了一连士兵随车护送。蔡锷将军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既坚决革命又不忘旧情。佩服!佩服!难怪后来的红颜知己小凤仙对蔡锷青眼有加,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 水浒中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李逵对他非常畏惧,排名争议至今
- 一生只有一位皇后,也从不纳妃,两人相伴18年!
- 《悯农》并非“悯”农
- 锦心似玉中的二夫人,表面无欲无求,但究竟对徐令宜有没有情?
- 他笔下的颜楷浑厚大气,笔笔惊艳,不愧为中国最后一位颜楷大家
- 我国同名同姓最多的5个姓名,第一位有29万人,你肯定也遇见过!
- 一位作家、两次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成就传奇人生
- 他一生收了四个徒弟,前三都是梁山好汉,最后一位让后人敬佩!
- 梁山上被低估的一位好汉,除了公孙胜无人能敌,可排名却十分靠后
-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试卷曝光,字迹让现代人膜拜,书法家看了也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