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古城:诗遇千年雅致,漫品金华风物( 二 )


在李白写下《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1000多年后,一个名叫李高高的年轻人在古城保宁门下开了一家书店,取名“婺州书局”。他把“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这句诗写在书店内,并用八婺地名隔出一个个阅读空间。书店内,常有游客饶有兴致地把玩着书签、心愿牌、明信片等带有金华元素的文创产品和伴手礼。
清风八咏楼 历史足迹与君游
弃舟登岸,又是一番好景。古城外,三江奔流,孤帆远影;古城内,店肆林立,游人如织。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唐朝时,绍兴人严维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这名外乡的金华学子送人入金时,眼里的金华胜景莫过于双溪水和八咏楼。而今的婺州古城,还有更多热门IP值得与君共游。
古时的八咏楼是婺州古城的制高点,文人墨客喜登高望远,吟诗作赋。市文保所原所长蒋金治在编著《八咏楼》一书时曾作过统计,历代与婺州古城有关的诗词有400余首,可谓“诗路浙江”的“诗心”。
如今,登临婺州古城的制高点已能360°俯瞰全城美景,那便是易址复建、以99.99米高度屹立于婺江之畔的万佛塔。历史上,万佛塔誉满东南,在民间一直有“浙江第一塔”的美誉。如今,雕饰华丽的新万佛塔是游玩婺州古城的必到景点。置身顶层,俯瞰云雾下的古城,内心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无以言表。
古建筑静默不语,以一砖一瓦诉说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人文底蕴。漫步古城,在石板路的指引下,寻访一座座古建民宅,一口口古井水源,便实现了一个人与千年古城的浪漫相遇。


婺州古城:诗遇千年雅致,漫品金华风物
文章插图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采访人员一样,喜欢看古建的门牌号。依据门牌号读懂古建的双重身份,便读懂了古城的变迁与发展。
酒坊巷是古城内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街巷,至今大体仍是清末的布局形态。112号,是建于民国时期的方正南律师旧居,如今保留了原屋结构和面貌,开出一家颇有特色的中式餐馆。121号是教育家胡步蟾的故居,建于1932年,现在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花影小筑”……
漫步酒坊巷,白墙黛瓦的主基调中跳跃着耀眼的中国红,一些斑驳墙面的老屋子增加了落地玻璃窗,不时传出轻快的背景音乐,在今昔的比照中碰撞出神秘的火花。
这样的浪漫还在于不经意的发现,在相似又不相同的弄堂里寻觅历史的影子。一脚台阶,老石板中萌发新绿;一处低头,古井里映出笑颜;一个转弯,“吱呀”一声的木门背后闻见书香。长616米的酒坊巷,步行不过七八分钟,而一边走一边发现惊喜,一两个小时转瞬即逝。
去古城中的八咏路、石榴巷、熙春巷、鼓楼里等街区寻访吧,去感受与历史撞个满怀的欢心,抓一把时空交融的浪漫。
繁盛街肆景 品味个中烟火气
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交通运输的便捷给婺州古城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街肆颇盛”,是1636年徐霞客游金时对子城商贸繁荣的印象。
如今漫步在古城中,林林总总的店肆便是一道道风景。熙春巷是一条有着10幢不同风格精美古建筑的窄巷。这些古建高大的院墙、精雕细琢的门楣和飞檐斗拱无不散发着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更值得细品的,是建筑里的烟火气。

婺州古城:诗遇千年雅致,漫品金华风物
文章插图
唐代茶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对婺州的茶碗作过重要评价:“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在熙春巷,女主人郑咏恩拾掇起一座茶书院,取名陆羽茶书院,与一帮茶道爱好者在这个建于清代的合院式民居里饮茶、交友,颇为风雅。
茶与瓷器密切相关,茶书院的隔壁便是陈新华婺州窑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东汉以来各朝代婺州窑的代表作品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新华制作的婺州窑精品。茶具是清雅,酒器则是醇香。位于酒坊巷的酒文化博物馆,则专门讲述金华源远流长的清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