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别有深意的时间背景和历史原型( 二 )


文章插图
第十六回,夏太监突然来降旨,贾政入朝,元春加封贤德妃,贾政后来又往东宫去。贾政往东宫去,作者很隐晦地暗示了旧皇驾崩、新皇继位。以“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的秦可卿(胤礽)为坐标,此新皇是康熙。
第五十五回提到“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到了第五十八回,“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从太妃变成老太妃,作者不动声色、几乎不着痕迹地暗示了从第五十五回到第五十八回之间的某个时间点,皇位又进行了一次更迭,而这个时间点就在第五十六回,林之孝家的报告,十多年未进京的“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新皇就是雍正。
第六十三回,隐指雍正的贾敬一夜暴亡,自然乾隆时代就开启了。大观园正文,同样横跨了康雍乾三朝。因此,秦可卿魂托的临别赠言“三春去后诸芳尽”,其实是暗示大观园的时光隐喻了“三春”和“三秋”,即“九十春光寓言”。
“秦”文和大观园正文,暗藏着同样的正统与非正统之争,又隐喻了同一段历史。第七回,宴宁府,宝玉初会秦钟。对于学名秦钟,脂砚斋批道:“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因此,两者之间,其实是被比托与比托的关系。
第十六回对于两者来说,是个交接点——“秦鲸卿夭逝黄泉路”是“秦”文的结束,“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是大观园正文的前奏曲。元春的加封,才有了大观园的建设,因此,第十三回秦可卿魂托凤姐时,暗示元春即将加封的消息,可谓是大观园正文的预告片。第十七回,贾宝玉试才题大观园,可以说是两者之间的过渡。
历史的结局是胤礽完败,而雍正大获全胜。太虚幻境因此而有,太虚幻境其实就是建构在胤礽的人生悲剧之上、又超越了悲剧的文学寓言之境。秦可卿与司掌太虚幻境警幻,两者名不同,实为同一人[注3]。因此,“秦”文也可称之为太虚幻境缘起之文。
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里,梦游太虚幻境。宝玉看过了十二钗卷册,随警幻来到后面,“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个好所在!”脂砚斋指出:“已为省亲别墅画下图式矣!”第十七回,贾宝玉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在题完潇湘馆、蘅芜苑、浣葛山庄之后,来到正殿,“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脂砚斋又指出,“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幻境”。
因此,大观园正文也可称之为“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第十六回脂批)之文,这就是脂砚斋将警幻与通部书之第一正人贾宝玉并列为“通部大纲”(第五回)的原因之所在。太虚幻境缘起之文与“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之文,同样也是被比托与比托的关系。太虚幻境缘起之文和“玉兄和十二钗之太虚幻境”之文(“秦”文和大观园正文),是被比托与比托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相隔的时间是“又不知历几何时”。
“秦”文和大观园正文,被比托与比托的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元春的加封开启了大观园的建设,并有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省亲事,脂批指出:“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第十六回),暗示大观园中的“大繁华、大热闹”的省亲事,就如同隐喻清之盛极而衰直至消亡的“九十春光的“秦”文里的正统之盛世巅峰——康熙南巡事。
大观园正文中,太妃、老太妃从欠安到薨逝,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其实是暗喻废太子胤礽在雍正即将登基之际,已岌岌可危,在雍正登基之后,死亡的命运已经注定,相当于“秦”文中第十回秦可卿从突然得病到第十三回蹊跷死亡的过程。
“秦”文隐喻的是原始版、历史版、简约版的“九十春光”,大观园隐喻的就是比托版、文学版、详尽版的“九十春光”。从物理时间角度来看,“秦”文的“九十春光”和大观园里貌似不到三年的时光,两者实质的时间是完全一致的,都横跨了康雍乾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