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如何创新发展?历史上的五位大书法家告诉你答案
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创新,用最大的力气深入,是为了以最大的力气创新,否则就永远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上,历史也不会有进步。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整天临摹各种碑帖,最终也是为了从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创新,否则你临得再像,也只是在重复前人的经验而已。
那么,书法如何创新?方法和路径多种多样,今天嘉强就和你分享一下中国书法史上的五位创新大咖,看看他们是如何创新的,以便从中得到启发,助益自己的书法学习。
东汉张芝:变断为连,创出今草
中国书法有五种书体,最初是篆书,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甲骨文是归为大篆类别里的,篆书作为书法艺术欣赏还是可以的,但作为日常书写交流就显得太繁琐了。
到了汉代,就变篆书为隶书,但隶书也是好看不好用,于是民间就“趋急就变”,把隶书写快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草书里的一个类别:章草。
文章插图
庾肩吾有云:“草书起源于汉,解散隶法,用以应急,本因草创之意,故曰草书。”按庾肩吾的说法章草也可以叫草隶。
但章草虽然写起来比隶书快了很多,但学是不快,于是张芝便把章草的断笔连起来,上下牵丝引带,于是,草书便出现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今草。
相传《冠军帖》为张芝所作,作品的连绵不断使书家的个性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因此张芝也被后人称为草圣!
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大胆创新,当然注定要名流千古了。
三国钟繇:变挑为正,创出楷书
文章插图
草书虽好,却不便于辨认,作为艺术门类是非常好的,可是实用上就没那么方便了。
当时民间就流行着简笔分书,钟繇看到后便灵机一动,去头掐尾,进行了整合和创造,创立了平直方正的楷书,一直沿用到现在。
梁武帝给钟繇的楷书以高度的评价: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东晋王献之:变父为己,创出破体
文章插图
王羲之是东晋人,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几个儿子书法也是非常了得,最厉害的当然就是七子王献之了。
王献之之所以能与父同名,被后人同称“二王”,就是因为他的创新,他学习父亲的技法,但又不囿于父亲,敢于突破,创立了一种非草非行的“破体”,又叫“一笔书”。
当时人称“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甚至把其书法喻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 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初唐欧阳询:变碑为帖,创出欧体
【 中国书法如何创新发展?历史上的五位大书法家告诉你答案】欧阳询被后人誉为初唐四大家之一、楷书四大家之一,可见其书法成就之伟大。他的楷书被誉为“翰墨之冠”,又被人称誉道:“欧阳询书若草里蛇惊,云间电发,又如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欧阳询由隋入唐,继承的是二王一脉的书风,后又纳众碑之长融入其书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欧体”。
文章插图
学过魏碑《苏慈墓志》的朋友就会发现,欧阳询的书法与《苏慈墓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从行笔还是结体,都可以看出相似之处。
所以说欧阳询变碑为帖,碑帖融合,创新出了自己的瘦硬的书法风格,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文章插图
中唐颜真卿,变瘦为圆,创出颜体
文章插图
- 秦陵地宫如此庞大的空间,如何封顶的!
- 莫将经典轻易看,《楞严经》来中国究竟有多不容易!
- 古人如何把“棺材”放在悬崖上专家探索多年无果,老农一语道破!
- 韩国版中国历史地图:有夸大,有私心,也很客观
- 让梁山好汉折损大半的方腊,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局如何!
- 他潜心研究书法,一幅草书作品获得特等奖,攫取奖金50万元!
- 历史上有什么遗祸千秋的决定八股文、闭关锁国,中国近代的屈辱
- 和珅随手写的奏折,字迹胜于现今的一些书法家,其作品被故宫收藏
- 古代画押圈、十,如何分辨真假?还有一步骤,中国领先外国2千年
- 知府出一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对出一下联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