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彩云之南” 丰富多彩的滇人生活( 二 )


据张增祺《滇国与滇文化》的说法,总体来说,云南的古越人族群主要分布在滇池区域,以及滇东、滇南和滇西南,“与贵州西南部、广西西部及越南北部的越系民族连成一片,文化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可对此种说法做作证,比如考古中发现的有肩石斧、有段石锛、铜鼓等,以及日常生活、习俗中的椎髻、纹身、猎头、干栏式建筑等。
综合展览中的文物及各种相关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古滇人生活还是很丰富的。
比如在日常装扮方面,馆方专家告诉我们,滇国女子发型变化较多,有梳椎髻者,如“银锭髻”“马鞍髻”等,也有的自由垂放,不加梳理,还有的挽成螺旋形状,盘在头顶正中,另有的束于颈侧,或结于脑后,种种不一;滇国男子的装饰相对就简单许多。最常见的发型为圆髻,先以丝、麻或棉质发带束发于头顶,然后打结成髻,状似击鼓之木棰。滇人男女都头插发簪,佩耳环,颈戴珠串,佩戴臂钏、手镯、扣饰等,有的还文身,头插雉鸡的尾羽和牙角等装饰品。女子多带有精美的耳铛,再加上绿松石、玛瑙等作的首饰,金玉制作的手镯、臂钏,更加华美。
2000年前的“彩云之南” 丰富多彩的滇人生活
文章插图
2000年前的“彩云之南” 丰富多彩的滇人生活
文章插图
2000年前的“彩云之南” 丰富多彩的滇人生活
文章插图
在这些装饰品中,特别推荐大家关注“扣饰”。馆方专家介绍,扣饰是滇文化青铜器中的代表性器类之一,既作为系扣工具使用,也是重要的装饰品,以圆形、长方形以及浮雕状的人物和动物造型居多。一般正面有纹饰或镶嵌玉石,背面则为素面,“目前这种青铜扣饰仅发现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数量较大,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器物。”
古滇国人很爱跳舞,石寨山M12:2铜鼓形贮贝器上铸刻着一幅二十四人的舞蹈图像,舞者有男有女,形成内外两圈以击铜鼓为节的踏足歌舞。古滇国青铜舞蹈图像主要集中在铜鼓、贮贝器等礼器与装饰器上,实用器极少,“滇人的舞蹈可分为徒手舞与执道具舞两种。一般舞蹈者均经过化装,形象较为奇特。徒手舞动作规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执道具舞或手执羽旌及匏笙而舞,蕴含庆祝胜利的意味,或手执盾牌、斧头而舞,具有战前激励士气的作用。”至于伴舞的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管乐器为辅。乐器有编钟、铜铃、葫芦笙、葫芦丝等,带有强烈节奏感,整体风格刚健。由于在青铜器上的多彩表现,有人将这些器物称之为“起舞的青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采访人员 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采访人员 卜松竹 王维宣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采访人员 王维宣 卜松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