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西游记》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微妙而复杂,这部名著因为影视作品的渲染宣扬被熟知,但这部作品真切的暗黑程度也就在只有在原著里被完整保留,如果翻开这部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你会发现纵然它描摹的是宗教佛道,刻画的却是天下人心。
师徒四人前去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常常被人拿去比喻各种情景,他们仿佛在这个组合里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现实里的艰难无奈变成了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曾经踏碎凌霄宝殿震退十万阎罗的孙悟空在取经路途收敛心性,最终成佛,不再是天生地长的小猴子,在许多人看来是自己被现实打磨的历程,年少的天真桀骜都一点点屈服于现实,浪漫不复,剩下的是被残酷现实打击的痛,和再也不敢放肆的心人际关系也变成了诸天神佛与悟空的相识,斩妖除魔的道路上总免不了需要人事变通……一条取经路,好像书写了整个人生。【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文章插图
从猴王出世,直到被压五指山,《西游记》的基调都是快乐骄傲的,睥睨天下的姿态极尽肆意,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人间疾苦。四海千山皆拱服,九幽十类尽除名——山间岁月何等快意何等自由!石猴不知烦恼为何物,一如人间快乐自在的童年时光。当意识到这种快乐可能消逝,他前去寻找长生不老的秘诀,拜师学艺登山下海,学成之后,与妖魔称兄道弟,把九州十界搅得天翻地覆。那时,他刚从混沌的状态里降生,直到从菩提老祖那里得到姓名,方才“断魔归本合元神”。从祖师处回到花果山,都是无人拘束无人管的状态,不识烦恼也属正常。直到他有了要与天公比高的志向。在他被压五指山五百年之前,都是最骄傲的齐天大圣。五百年之后他依然是,但戴上金箍,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叫“行者”。过往的风云岁月一笔勾销,只需要潜心西行,护送唐僧取得真经就好。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文章插图
曾经豪气干云,桀骜难驯的齐天大圣,一开始也有心猿未定的时刻,刚刚踏上取经路,他也不习惯琐碎漫长的人间,与师父发生龃龉愤然出走,回心转意继续护送师父,不料等待他的却是紧箍咒。自此,他开始学会收敛心性。看电视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感慨,说悟空虽然没有改变他的骄傲,他依然是无所不能的大圣。但却在渐渐适应这个打磨他的人间,直到最后成佛的时刻,还是他看懂了阿傩伽叶的暗示勒索。孙悟空不止聪慧,而且明白太多人间的道理,比起唐僧来都几乎有过之而无不及。曾经他不知礼法,不遵礼数是因为心比天高,现在他明白也有自己挣脱不了的束缚,比如五指山,比如紧箍咒,比如注定的磨难。看着他一路的成长,很容易联想现实生活里每一个人的际遇。孙悟空是少年时的英雄,法力高强正义善良,不惧强权自在快乐。没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奋起千钧如意金箍棒,扫清寰宇的齐天大圣。正如《斗战胜佛》歌中唱道:破苍穹,豪气万千重,誓与天公齐朝东。孙悟空是每个中国人梦中的英雄。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
文章插图
但人总要长大。没有人能永远沉浸在儿时几近梦话的誓言里,人生道路上的山穷水恶远比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复杂难缠千倍万倍,家庭,工作,金钱,地位,健康,还有自己的心。不是每个人都有奋力抗争殊死一搏的勇气和能力,正如不是唐僧的每一个徒弟都法力高强,多年来的成长经历终于让心高气傲的少年认清原来我不是悟空——他是万年不遇的天地造化,现实生活里又哪有那么多的绝世天才。就算真的是,也一样要与芸芸众生生活在同样的约束框架之下,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总要走下云端,走向现实而真切的人间。
年少只知悟空“勇”,中年方懂沙僧“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