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迎恩堡

据《三云筹俎考》记载:迎恩堡在平虏卫西北三十里。嘉靖二十三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周一里有奇。分边十里零,内镇川墩最冲,老鹳嘴次之。边外泥河儿一带,即部酋首驻牧,往往由此入犯。嘉靖中,石州之棝,此为难治。款塞后,设小市场于此,亦防御要处也。明时属大同镇分守冀北道所辖西路,是著名的 “ 灭胡九堡 ” 之一。是明朝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一。堡城 “ 周一里零一百八步,高三丈七尺。明时曾设守备一员,官军五百九十八名,马九十五匹;分守长城十里,边墩十七座,火路墩五座 ”。迎恩堡东至平虏卫三十里,西至边墙十里,北至败胡堡五里,南至阻胡堡十里。明隆庆元年蒙古兵大举进犯,曾由此直抵山西。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今城堡已被拆走,仅存夯土残墙。
据《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迎恩堡,“ 嘉靖二十三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一里有奇。……嘉靖中,石州之祻,此为难治。款塞后,设小市场于此 ”。
关于迎恩堡的传说:明正德年间,武宗皇帝不听大臣劝告,出居庸关,巡视大同边关一线,往返逗留于阳和、左卫等城堡,历时一月时间仍不返京。朝中大臣很是焦急。九月底,蒙古大军前来犯边, 武宗皇帝早就想见识一下蒙古军,他在离开京城时就自命为:“ 威武大将军朱寿 ”,这倒好,对敌的机会来了。 入犯的蒙古军从玉林卫边墙进入,一路南下深入到应州,武宗皇帝亲自督军迎战,战斗十分激烈。在城南涧子村双方进行大战时,武宗皇帝率领明军殊死决战,难分胜负。后来参将郑彪从阳和城驰来助战,蒙古大军才稍稍停下,日暮时分,武宗皇帝和军队在应州城南的山前驻扎,以此为营垒,与士兵同吃同住。第二日,蒙古大军组织大众来攻,武宗皇帝亲督将士大战,还亲自博杀了一名蒙古军,明军士气大增,武宗皇帝与众将士 “ 且战且进,追至平虏、朔州等边。” 正赶上天刮大风,雾霭较重,武宗皇帝下令停止追击,就地在一山包前整军休息。这座武宗皇帝休息过的小山包,后来被称之为:“ 迎恩山 ” 。嘉靖二十三年增修沿边军堡的时候,武宗皇帝当年追击蒙古军出边后,收兵休息的附近就筑了一堡取名曰: “ 迎恩堡 ”,堡址就在 “ 迎恩山 ” 前三十丈的地方。 在当时,迎恩堡是唯一没有使用 “ 胡 ” 或者 “ 虏 ” 等敌字眼来命名的边堡。
迎恩堡堡四周地势较高,而堡却建在低洼处,很是新奇。堡的北面有座山现在叫科巴山,海拔五百一十丈,应该就是 “ 迎恩山 ” ,西北面的山叫迎军墩。堡墙砖石现已无影无踪,仅存夯土和残墙。四面堡墙基本残存,东墙残高约一丈~二丈五左右。堡开东门,门外有瓮城,瓮城长宽均为四丈五,瓮城开南门,已无存。东墙有条路的豁口。南墙残高约一丈~二丈左右。西墙残高约一丈~一丈五左右。北墙角台相对完整,北墙残高约一丈~二丈五左右,中间有一大豁口。
六十年代,当地村民们已从堡中迁出到堡子的东北面。堡内现为耕地。
2008年7月迎恩堡被公布为平鲁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鲁迎恩堡
文章插图
平鲁迎恩堡
文章插图
平鲁迎恩堡
平鲁迎恩堡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