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83岁去世后,留下的那双儿女,没让母亲失望( 二 )


林海音83岁去世后,留下的那双儿女,没让母亲失望
文章插图
完成了母亲的传记,夏祖丽没有就此停下,她笔耕不辍,又开始为父亲的传记忙碌。似乎有某种使命催促着她,让她不要停下,她的写作生涯,一直都有着与父母的羁绊。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父亲夏承楹先生也是台湾著名作家,是南京人,生长在北京,与夏祖丽的先生张至璋一样又是在南京出生的北京人,恐怕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成为学者的儿子夏祖焯夏祖焯,林海音的爱子,1946年生于北京,6岁跟着父母去了台湾,一直跟着父母生活,从没有过与父母分离的时候,但是民主的林海音没有对儿子的生活有过多的干涉,在台湾成长的夏祖焯,成年后选择到美国留学念工科研究生。
林海音83岁去世后,留下的那双儿女,没让母亲失望
文章插图
遥远的距离阻隔了亲情的联系,海外求学让他跟母亲林海音相聚的时间很少,使两人相见更为艰难的是,夏祖焯在美国找到工作常年不回家。过了长达几十年的分隔两地的生活,母子两聚少离多。分离的转折点不那么美好,长久的分居两地使得夏祖焯没能很好地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得知林海音病重后,夏祖焯为了弥补多年来亲情的缺憾,不让现状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于是回到母亲身边,陪母亲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这一次回国,夏祖焯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定居台湾,没有再回到国外,靠着丰富的学识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任教,并在2011年被聘为成功大学专任教授。作为一位工程类的博士,他授任文学类的专业,开设的课程有近代欧美文学、近代日本文学、近代中文小说及散文等。
林海音83岁去世后,留下的那双儿女,没让母亲失望
文章插图
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夏祖焯没有浪费一身的本领,他曾兼任美国任桥梁工程师,工程专案经理,和特殊重点计划经理,在工程领域很有建树,并且还是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理事。在文学方面也非常有造诣,任北建中文教基金会董事;或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夏祖焯还进行文学创作,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夏猎》,这部小说还让他获得了台湾的“国家文艺奖”。斯人已逝,留下的是深深的眷念无论是夏祖丽还是夏祖焯,都深受母亲的影响,作为著名作家的儿女,他们都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有所发展,发表了一些深受欢迎的作品,他们受母亲林海音的涓涓教诲,在各自选择的领域发展的很好。
林海音83岁去世后,留下的那双儿女,没让母亲失望
文章插图
通过为母亲写传记,夏祖丽更加了解了母亲写作《城南旧事》的初衷,也更加明白母亲不平凡的一生,从收集的资料里和母亲亲朋好友的口述中,无一不显示着母亲对城南的热爱,和对颠沛流离生活中巨大的勇气。作传的过程漫长而又艰辛,枯燥的日子里,是对母亲的至高无上的崇敬指引着她完成了写作,她重活了自己,也重活了母亲。在最后陪母亲的日子里,夏祖焯实现了母亲的夙愿,病痛折磨的是林海音的肉体,家人的陪伴,让她在那艰难的日子里能够保持着相对愉悦的心情,在林海音的生命里,亲情才是令她感到幸福的源泉。朝夕相处的母子享受着天伦之乐,多少病痛都无法掩埋内心的喜悦。在林海音的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用笔,写在纸上,亲笔记录自己的一生,后来病魔的袭来,她没能自己亲笔写成,就由女儿执笔。《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写成了,可惜的是,林海音病情加重,意识已经模糊不清,更别说花力气去阅读书本了。
林海音83岁去世后,留下的那双儿女,没让母亲失望
文章插图
如今,夏祖丽和夏祖焯仍然与文学为伴,献身于文学的创作,也常常借纸笔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