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入蜀记(5)|历史学家贺昌群①:繁华故乡尽零落
文章插图
太和全照壁旧址龚静染 文/图/名家简介/贺昌群,四川乐山人。著名历史学家,在宋元戏曲、中西交通史、敦煌学、简帛学、汉唐历史与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许多方面还是开创性的。1950年任南京图书馆馆长,后又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为这两所图书馆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3年10月1日病逝于北京。
文章插图
贺昌群贺昌群回到马边是1939年夏天,即在乐山被炸之后。马边是位于四川西南边汉彝交界的一座小城,那一带被人们称为小凉山区。贺昌群这次回到故乡实属意外,他原本在迁到广西宜山的浙江大学教书,但考虑到战争的变化,便将家眷送回了离乐山有百公里之遥的马边。他这次马边回乡之旅的情况如何呢?叶圣陶先生在1939年11月18日的日记中写道:“昌群来,前日方自马边归。谓二十余年,家乡已非旧观,昔固甚殷富,今衰落矣。散兵流氓,遂成盗匪横行之世界。昌群之来回,由乡人三四十持枪护送,且通知在匪中可以说话之人,乃得成行。途中亲见三尸倒卧于地,皆被枪杀者也。所见种种,非他处人所能预想。”
文章插图
太和全戏台水池“泊戏舟”一角厚实家业,儿子并未守住贺昌群是马边县官帽舟黄桷溪人,1903年生,家境贫寒,“父季咸公长年在外助人经商,母彭筠君靠喂猪养蚕作针度日。贺昌群幼年在乡间为富家子弟作陪读,以学习勤奋刻苦,字迹工整娟秀,深受塾师厚爱,施以格外教育。自此习读经书,接受儒家的传统教育。”这段话是《贺昌群文集》中“贺昌群(藏云)生平及著述年表”中的记述。这是对他童年生活的概括,贺昌群是天资甚高、勤奋好学的孩子,其中“字迹工整娟秀”一句是事实,字如其人,无半点过誉。贺昌群的母亲略通诗书,贺昌群10岁那年,其母觉得这孩子是可造之材,遂卖了蚕丝,供他到成都去读“新学”,其开明非一般女辈可比。贺昌群15岁到了成都联合中学(今成都石室中学)读书,受益最深。1921年受五通桥“太和全”资助到成都读中学,后来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入学费用由在五通桥经商的堂兄贺昌溪资助,后因堂兄去世,经济来源断绝,仅念了一个学期即辍学。这段经历也就有了后来的故事。首先“五通桥经商的堂兄贺昌溪”是怎么一个人?他与贺昌群之间有些什么故事?而这似乎都与后来他的回乡之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贺昌群的伯父贺永田是犍乐盐场的大盐商,他本来是个马边的读书人,后来为官方追剿跑到乐山五通桥,经营盐业,成为当地最大的盐商。贺永田的经历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志》有简短的记载:“贺永田字熙隆,光绪年间秀才,因涉嫌反清,逃亡(五通桥)竹根滩。经商致富,家资百万,该地首富。”由于经营盐灶有方,贺永田成为清朝光绪时期岷江流域最大的盐商,他在五通桥用巨资修建了有名的“世明士第”(也被当地人称为“太和全”)。“太和全”颇值得一说。这座庞大的建筑始建于光绪初年(1875年),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这还不包括与建筑配套的花园、池塘、假山等。“太和全”里共有24个天井,所有的厅、堂、楼、阁、池、榭、亭、廊都围绕着天井转,并达到了一步一景、移步移景的妙境,整个宅园布局严谨,结构精妙。有人曾经拿“太和全”与《红楼梦》的大观园相比,谓之“桥滩大观园”,可见它的规模之大和建筑之多。贺永田有两个儿子,长子贺昌溪,次子贺昌沛。贺昌群与贺昌溪、贺昌沛是堂兄弟。但是,贺昌溪、贺昌沛并没有守住贺永田创下的厚实家业,笔者在五通桥档案馆查询档案时,看到过1968年整理的贺国干(贺昌沛长子)的自传材料,其中有清晰的记载:贺昌溪曾经捐官做过贵州铜仁府知府,民国成立后回到了五通桥,但在民国早年就去世了。贺昌沛曾经留学日本,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到民国以来,他一直在经营盐业,过着富裕生活,没有参加政治活动。父亲因出身在资产阶级家庭,养成了挥霍的习惯,负债累累,后来就破产还债,于1927年去世。”以此,不到百年,贺家就破败了。
- 名人稀奇古怪的死法,网友:明明是个悲伤的故事,可实在忍不住笑
- 两个古代名人一好一坏,居然还有这层关系,真是意想不到
- 7张名人罕见合影照:戴笠、梅乐斯都在笑,梦露和英女王气质迥异
- 原来如此!你不一定知道的名人关系:武侠泰斗金庸与言情大师琼瑶
- 名人的书法被拍砖,是因为水平低吗?看看郭德纲和贾平凹就知道了
- 国外人眼中的中国第一建筑,众多名人为之痴迷,如今成了一片废墟
- 历经三年挖掘整理,厚街历史名人王缜《梧山集》全新面世
- 家居客厅适合挂什么画经典名人国画,装点家居山水之景!
- 为了名利,不择手段陷害同窗,历史名人中的垃圾罪人
- 儿子被人起绰号,父亲直接将其大名改成绰号,结果成为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