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文人墨客的空牢骚而已,声名远远盖过实力还没有什么战功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飞翔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一代名将李广不过是一位被后世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化了的名气大而战功少的典故型人物而已。一、主客观分析李广的战功事迹李广不得封侯,是有自身原因的。上篇文章分析过。兹不再做论述。而按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看,李广不得封侯爵的客观原因也是不少的。不妨按史记所载的,按时间先后捋一捋李广一生的大致军功事迹,同时作以分析:
 李广难封文人墨客的空牢骚而已,声名远远盖过实力还没有什么战功
文章插图
A、汉文帝时:匈奴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后与堂弟李蔡,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可见,李广在汉文帝因为善骑射,抗击匈奴,已是享有名气的一位战将,虽然,李广也曾随从汉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然而,这些都是寥寥的战功。够不上封侯。再者,汉文帝时,虽有战匈奴的事迹,也是寥寥的,汉文帝时与匈奴更多是采取和亲的政策。所以,司马迁借汉文帝的口对李广给了个评价,大意是说,“你李广呀,时运不好,如果要是生在汉高祖时,凭你的军事才能,立大军功,封个万户侯绰绰有余啊。”可是说归说,战功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战功,非嘴上说的功。这是第一处,把李广不得封侯归到时运不济这个客观原因上。
 李广难封文人墨客的空牢骚而已,声名远远盖过实力还没有什么战功
文章插图
B、汉景帝时:1、七国之乱爆发,李广作为周亚夫手下的将领,确实立了不少战功,但是,当时,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了,因这一事,李广虽有战果但未得封侯。这也是最有可能封侯的一次,也算是他最有战功的一次战役。难道说这是客观原因吗,李广自身就没原因啦,实质还是他自己疏忽大意。明知自家是来平定叛乱的,却接收了叛军的梁孝王给的将军印。此次李广未立功,这不能归于客观原因。2、再有就是,以一百骑智谋而勇敢的欺骗了匈奴几千骑,而得以安全走脱。传为美谈。主要是赞美李广的勇敢和智谋。这都没有战功的。
 李广难封文人墨客的空牢骚而已,声名远远盖过实力还没有什么战功
文章插图
C、汉武帝时:1、首先记载的是,李广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统领节制,任骁骑将军,在马邑城作了埋伏,但,单于发觉了,并未能引诱单于进入埋伏。这是汉武帝时,李广最有可能立战功的一次。可惜,马邑城埋伏匈奴主将单于撤军逃走了。也就毫无战功。难道这要完全归于客观原因,是天意?主要,还是自己布阵用军的问题。2、在“马邑城诱敌埋伏”一役四年后,李广任将军兵出雁门关,此一战,战败了,损失惨重则罢,且自己作为将领被匈奴俘虏了。雁门关
 李广难封文人墨客的空牢骚而已,声名远远盖过实力还没有什么战功
文章插图
虽然,在运回匈奴军营的路上,李广装死,趁机机智勇敢的夺了匈奴少年的弓箭与马,成功逃脱了,表现了李广的机智勇敢。但毕竟是被俘虏了,已经说明是败兵之将,然后不过侥幸得逃。如果匈奴主帅不是想收降李广,哪有俘虏了李广还让其活着,再者,匈奴兵不那么大意,李广逃跑就没机会了。如此惨败,不但毫无战功,按军法还当斩首,李广用金钱赎为了庶民。这次用兵失败主要当是李广个人用兵的原因。
 李广难封文人墨客的空牢骚而已,声名远远盖过实力还没有什么战功
文章插图
3、韩安国兵败辽西,被迁调右北平,李广被天子重新召用为右北平太守。此后,匈奴几年未有入侵右北平,李广也就没有机会立战功。可以算作没有立功的客观原因。有意思的是,此处司马迁写到,说是,匈奴听说李广驻守右北平后,称李广为“飞将军”,于是,躲避他好几年,所以不敢侵犯右北平。这也是李广飞将军称谓的由来。这当是司马迁个人主观取向的说法。说归说,不能算是战功。反问,司马迁怎么知道匈奴不侵犯右北平就是因为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所以不敢侵犯了呢?假若真是因为怕李广,那么,之前,雁门关一战,李广战败被匈奴俘虏又是不是怕李广呢?说不定,只是匈奴戏谑李广为败军之将,戏谑他被俘虏后,逃跑的飞快,是以有了飞将军这样的戏谑的蔑称。按匈奴的用意估计是轻蔑李广用以嘲笑李广的,也未可知。战功这东西是实实在在的你得摆出来,斩敌多少首级,缴获多少敌人多少物资。不能主观的随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