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点灯山 庆元宵 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2014年11月11日,“彬州灯山庙会”被国务院正式公布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兴盛于唐朝、以在悬崖峭壁上点油灯闹庙会为特色的习俗延续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也成为了地域民俗文化和元宵节庆文化的活化石,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水帘村的花果山上一片“霓虹”,吸引着周边县区很多群众慕名而来。

彬州市:点灯山 庆元宵 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文章插图
灯山位于彬州市城区以西2公里,泾河北岸水帘村的这座山势突兀耸立的红砂岩石崖,就是花果山,北魏至唐代时期,在自然风化和人工开凿下形成了石窟和岩洞,而“彬州花果山灯山”的霓虹效果,离不开花果山的百丈悬崖。
南北朝时期,灯山周围民众在山崖面上开凿了许多石洞,即“九曲十八洞”,后称为“水帘石堡”,以避兵祸。唐贞观年间,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为了庆祝升平,人们在九曲十八洞的周围凿出灯头大的石窝,其中可盛清油一碗,压上新灯捻。明代《邠州志》记载,彬州灯山在唐代贞观年间已经兴盛,明代在原有灯山基础上整修扩建,形成今天规模。
花果山灯山庙会的“点灯” 当地俗称“点灯山”,有着独有的传统礼仪程式。庙会自古有稳定的“灯山会”组织,按照村民居住顺序轮流委托,村民群体参与,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水帘村有4个村民小组,370多户人。水帘村人按照“托会”形式,代代相传、集体传承。根据居住顺序每年轮流,一般情况下,每个成年男子一生也就3次上山点灯机会。每年点灯山的人由村民集体推选,能被选为点灯人也是村民们最高兴的事儿。村民们都认为,能被选上传承这门技艺是自己的荣幸,也是家族的荣耀,他们也会代代接力传承下去。

彬州市:点灯山 庆元宵 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文章插图
69岁的席查田就是今年的会长,他第一次点灯山是在30岁的时候。正月初七的时候,经验丰富的席查田就召集今年的12名点灯人开会,安排今年的点灯事宜。从初八开始他们就集体斋戒,初九开始准备贡品、灯油和做灯芯的棉花等物品。正月十三开始,所有的点灯人三人一组,手持火把,首先点燃灯光菩萨殿前的会长灯和通往“九曲十八洞”的各盏路灯,正月十四到十六,点亮所有的油灯,直到正月十七,整个点灯山的任务完成,才能下山。
时代变迁,不变的是灯山会的种种形式。新时代,为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过好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每年元宵节彬州市都会开展这一传统文化,使“非遗”传承坚守“初心”,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陕西文明网】
彬州市:点灯山 庆元宵 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