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寻找地球2.0,中国或将拿出“独门绝技”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张晔
偌大的宇宙中 , 地球是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十年前 , 抱着这样的疑问 , 天文学家们设计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 对宇宙展开了“星际普查” 。 在短短数年间 , 已确认了3300多颗系外行星 , 发现了超过3700颗候选行星 。
本文插图
但是受技术限制 , 这些遥远的行星 , 信号过于微弱 , 它们究竟是不是宜居的星球 , 人类还无法解读 。
再加上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英年早逝” , 搜索地球2.0的计划不得不另寻出路 。 而就在不久前 ,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提出了“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 , 通过沉淀数年的技术手段 , 用中国人的“眼光”去寻找地球2.0 。
寻找类地行星从未停止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越走越远 , 新的发现不断涌现 。 类地行星的发现意味着我们距离发现外星生命更近一步 。
科学家认为 , 地球生命的出现有许多先决条件 , 比如地球的轨道离太阳不远不近 , 正好在行星宜居带上;地球的质量不大不小 , 恰到好处;地球大气层、海洋和磁场 , 调节得也是非常完美 。
因此 , 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太阳系外的行星 , 期望在人类文明现有的技术手段下 , 找到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早在1984年 , 时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程师的威廉·博鲁茨基 , 想到了一个简单又聪明的办法:当行星运转到恒星前面时 , 恒星的光度会有非常微弱的改变 。 好比金星凌日现象 , 金星把太阳的一小部分挡住 , 太阳就变得暗了点 , 借此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被恒星的光遮掩而难以看到的行星 。 这种方法被称为凌星法 。
“行星猎手”也有缺陷
凌星法对观测设备和观测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 , 比如行星与恒星的体积相比非常渺小 , 发现类地行星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五 , 光度计的测光精度要求优于万分之一 。 “这就好比我们从很远的地方 , 观察一只蚊子从明亮的灯泡前飞过所引发的极其微弱的亮度变化 。 ”季江徽说道 。
本文插图
通过多年努力 , NASA逐一解决凌星观测难题 , 在2009年把望远镜送上太空——这就是著名的开普勒计划 。
开普勒计划打开了观察宇宙的一个大窗口 , 它发现了超过3300颗系外行星 , 有些行星的大小与地球相差不远 , 并且绕着恒星近距离运转 。
但是 , 开普勒计划也遭遇了新挑战 。 “在太空嘈杂的背景下 , 行星的信号非常微弱 , 虽然它发现了那么多行星候选体 , 但是最终确认的仅有3300多颗 。 ”季江徽介绍说 , 凌星法还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缺陷 , 即仅能发现特殊轨道的系外行星 , 发现宜居带类地行星的概率较低 , 也不能获取行星的质量 , 而这正是判断类地行星的关键指标 。
另辟蹊径观察恒星曼妙舞步
面对嘈杂的太空信号、巨大的亮度差别和空间分辨率的限制 ,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提出了“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 。
该计划采用天体测量法:如果一颗恒星周围存在行星 , 行星就会使恒星产生一个小幅度的周期性摆动 , 通过观测恒星位置的微小变化 , 排除恒星自身运动后就能解读出恒星周围是否存在行星 , 并计算出行星的质量 。
天体测量法此前已有实践 , 要实现“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 , 技术上需要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微角秒——相当于在地球上分辨出一个放在月亮上的一元硬币 。
“我们计划发射一个1.2米口径的高精度天体测量空间望远镜 , 实现微角秒级星间距的测量精度 , 探测距离地球比较近的太空区域 , 大约为32光年左右 , 预计将巡查100个类太阳恒星 , 期望发现地球2.0 。 ”季江徽说 , 发现宜居带类地行星的概率非常大 , “保守估计至少有50颗” 。
- 「毛虫记」地球也许将进入小冰期,这究竟是什么情况!,美国发出预警
- 蒲蒲兰绘本馆@儿童阅读、家长遛娃,寻找北京的儿童阅读空间
- 「科技日报」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南极洲9000万年前或为雨林
- 『科技日报』没有GPS 果蝇或借“内部罗盘”找食物
- 「寻找幸福天堂」过关练习卷!,【专项提高】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 ##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一年,那太阳绕银河系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 地球■地球出现外星文明痕迹?外星人留下精密零件,科学家也懵了
- 「」ATLAS彗星正接近太阳,直径增至地球六十倍,科学家:恐难评估!
- 『运城新观察』寻找尸源!平陆黄河大桥下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内附死者照片)
- 聚富财商■美国“印钞机”马力全开!救自家火烧地球村?中国市场仍“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