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期间对抑郁症患者的危机介入及反思


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 , 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 目前正处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 , 为防病毒传染而进行不同程度的隔离措施:少出门、不聚会、不游玩……这些本可以愉悦身心的方式却被阻断了 , 小区进行封闭隔离管理 , 大家的活动范围和人际交往空间都会大幅度缩减 , 长时间呆在一个空间里 , 每天接收着疫情的消息 , 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 普通大众或多或少比平常多承受了一份的“心理压力” 。
对于抑郁症患者人群 , 面对疫情 , 惊慌、不安、焦虑等情绪很容易被无限放大 , 易感到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差、悲观、没有价值等 。 因为疫情隔离相关措施 , 部分患者被迫断药 。 隐藏在断药危机背后的 , 有可能是不受控制冒出的自残、自杀念头 , 在关于疫情的信息环境影响下 , 一次次地重建内心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硕士生导师林钗华介绍 , 突然停止服用抗抑郁药物 , 很多患者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焦虑症状 , 包括失眠、恐慌、噩梦等 , 然后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抑郁症状 , 甚至自杀意念 , 很大程度上会增加自杀的风险 。
疫情期间对抑郁症患者的危机介入
应对疫情 , 大部分的社工服务中心都开展了线上咨询服务 , 以方便群众的求助 。 2月13日深夜 , 社工接到一抑郁症的服务对象(18岁女孩)通过微信求助 , 因为情绪不稳定和父母出现严重争吵 , 并实施用美工刀割伤手腕等自伤行为后 , 情急下没有带口罩就独自离开家里走出了小区 , 情绪极度低下 , 不知道何去何从 , 并在朋友圈发送“全世界再见”等字句 。 服务对象的无助 , 社工似乎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 , 服务对象通过宣布自己要和世界再见 , 但是还能通过微信和社工求助 , 更可能是一种求生的呼救 。
考虑到服务对象易出现风险 , 社工收到求助后 , 立刻前往服务对象谈话中提及的地点寻找 。 在微暗的路灯下 , 社工发现服务对象独自在路边行走徘徊 , 在征得服务对象同意后 , 到附近安全的地方一便利店 , 为其带上口罩 , 清洗手腕上被割出血的三条刀口 。 然后在便利店门外的小凳子上保持一定距离开展谈话 , 基于社工和服务对象先前的专业关系基础 , 以及社工的及时紧急介入 , 服务对象对社工十分信任 , 告知社工疫情期间父母没能及时为其取药 , 服务对象已经停药 , 每天都关在家里小区里 , 无法外出 , 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因前段时间的持续服用抗抑郁药导致肥胖和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 脑子变笨了 , 思维速度慢、思考能力变差 , 担忧学业一落千丈 , 对前途失望 , 看不到出路;更难受的是日夜都需要面对本已亲子关系极度恶劣的父母 , 每天大小事都在他们的眼皮底被监督等;以上的各种因素让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无限放大 , 导致其精神容易出现极度紧张 , 并无法睡眠 。 服务对象自己表达为出现了“类似失去至亲的痛苦 , 没有任何方式能停止这种紧张 , 这种痛苦” , 最后只能通过自伤的行为才能让自己紧张焦虑的情绪停止 。 于是只要情绪无法控制时 , 服务对象就无法自拔地进行自伤 , 并感到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 无法感受到快乐 , 生活中没有再值得期待的事情 。
能在自杀前发出预告的 , 大多是因为感到生活无望 , 可灵魂深处又期待着能有一丝转机 。 社工则需要好好地把服务对象拉一把 , 把服务对象走出此时此刻的绝望 , 努力营造安全信任的环境让服务对象诉说自己的问题 , 并耐心倾听、接纳、共情及时安抚其情绪 , 疏导不安 , 一点点地帮他捋顺情绪 。 最后及时输入希望 , 明确和服务对象表示千万不能放弃希望 , 我们可以一起努力度过这个时期的 , 向服务对象传递积极信息 , 要让她看到自己的困难正在得到解决 。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面谈辅导 , 服务对象在社工的陪同下 , 最终愿意回归家庭 。 社工同时与其父母进行相关的照顾叮嘱 , 避免再次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