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 华夏九鼎, 传国玉玺悉数登场

自发现秦始皇陵墓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对其进行研究,发现了诸多的谜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关秦始皇陵九大未解之谜。1、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这个学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最著名的是建筑学家陈景元先写成《兵马俑真相:俑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一书。陈景元在书中从服饰、军事、交通等角度对兵马俑进行了剖析,指出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把持秦国朝政41年的秦宣太后。
揭开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 华夏九鼎, 传国玉玺悉数登场
文章插图
悬疑一:他们为何梳奇怪的“歪髻”兵马俑一向被视为秦始皇的士兵,但与一般战场上的士兵不同,他们不仅没有戴头盔,而且梳着奇怪的“歪髻、偏髻”,头发盘出多种多样的花式,最后发髻歪在一旁。在其他一些楚墓中,也出土过头上梳着“偏髻”的泥俑。问题是秦朝的士兵,是否会如此装扮自己?陈景元说,如果将俑坑里武士俑头上的发髻和发辫散开,这一头的长发,至少也有0.6米长。军营里的士兵,要将自己头发精心编成发辫,盘出各种花式的发髻,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而且在水源不丰富的西北地区,成千上万的大军要洗一次长头发更是一种很不容易的事。
揭开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 华夏九鼎, 传国玉玺悉数登场
文章插图
悬疑二:他们怎么敢穿如此绚丽的衣服秦始皇“尚黑”,但刚出土的兵马俑,身上还残留着一些颜料,从这些颜料的位置和颜色判断,他们的衣服应是绚丽多彩的。三号坑里秦俑的颜色更丰富,共有朱红、玫瑰红、粉红、桔红、紫红、粉紫、深蓝、珠宝蓝、石绿、赭及粉白等13种。由此可见秦俑身上衣服的色彩是以红、紫为主调的。这与秦始皇“尚黑”的记载显然是不符。悬疑三:“车同轨”为何在这里成一纸空文与兵马俑一起出土的,还有不少车辆。不少专家根据秦俑是士兵的论断,将这些车辆定性为“战车”,但有专家认为其不属于“战车”,因为这些车辆的型制不利于军事作战。陈景元表示,无论这些车辆的用途是什么,其型制显然是不统一的。秦始皇对车辆的型制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造车必须“舆六尺”。但现在秦俑坑里出土的车辆,车舆的宽度有1米、1.1米、1.2米、1.3米、1.37米、1.4米、1.43米、1.45米、1.5米等不同尺寸。秦始皇要求全国都要“车同轨”,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陪葬品的车轨有宽有窄呢?2、地宫中水银浓度有多大?关于秦陵地宫中的大量水银记载较多。《史记》中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说的很明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水银的量不可估量,强哥思来,要在5个足球场大小的地宫中做一套江河系统,几百吨水银未必够,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吨水银。上世界80年代,相关部门对秦始皇陵进行了首次土壤汞含量测量,在陵墓封土堆的中心区域,发现了一个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强汞异常带,异常区域汞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0-1500ppb(ppb是一个单位,1ppb相当于浓度为十亿分之一),平均汞含量为250ppm,而封土之外土壤中汞含量为5-65ppb,平均值为30ppb。也就是说封土中的汞含量远高于普通土壤,说明这些汞是来自于地宫中的汞挥发到封土堆中的。这么一算,封土堆中水银的浓度最大可达到对比值的300倍之多。挥发到封土堆中的水银浓度值严重超标,说明地宫中的水银量一定不会少。
揭开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 华夏九鼎, 传国玉玺悉数登场
文章插图
3、有没有人鱼做成的长明灯?中国人有视死如视生的传统,人死后的陵墓也对应称作阴宅,君王尤其重视陵墓,作为死后的居所,他们也希望像他们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因此也就有了长明灯。考古学家发现,这些长明灯用的都是普通的青铜或铁器,灯芯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他们只能把重点放在这些灯油上。这些灯油十分的奇特,用的是动物的油脂,但是什么动物却查不出来,很可能是一种现代人从没有见过的动物。经过翻阅,一种神秘的生物进入了视野:被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美人鱼。在中国古代,美人鱼又叫鲛人,是一种人首鱼身的动物。就是传说中,眼泪会变成珍珠,日夜不停的在织布的生物。古籍中记载,古人经常捕捉这种生物,将其晾晒成干,取他的油膏制成蜡烛,可卖三千金珠。这个蜡烛可燃烧千年以上不熄灭,又称长生烛。古时贵族墓中常有以其油脂作为万年灯。这里的长生烛,和长明灯应该是同一样东西。在北京定陵的发掘中,陵墓正殿有一口青瓷大缸,内盛蜡质灯油,还有一个灯芯,这就是长明灯了,但是显然这盏灯在陵墓封闭后不长时间就熄灭了,原因是密闭的陵墓中缺少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墓中安置有长明灯。至于始皇陵墓中的长明灯,是不是人鱼脂肪作为燃料就不可而知了。强哥猜想会不会是类似于海豹之类的高脂肪含量的动物被当成了所谓的“美人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