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 虎豕咬斗纹金带饰牌】长13厘米、宽10厘米、厚0.3厘米,重291.5克
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2号墓出土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
饰牌整体略呈长方形,周边饰一周绳索纹,主题图案为浅浮雕的猛虎与野猪缠绕咬斗的场面,猛虎在下,腹部着地,前肢极力撑起上躯,昂头张口狠狠咬住野猪的后大腿根,后肢翻转朝天蹬踏野猪,虎尾下垂经裆部由后向前弯卷至背部;野猪在上,虽处于劣势,但仍死死咬着猛虎的一条后肢,奋力反抗,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饰牌背面满布失蜡法铸造技术制模时留下的粗麻布印痕,靠左右两端分别有一横向、一竖向的扁平桥型小钮。其中,一件饰牌的靠虎头端有一椭圆形孔,有明显的使用磨蚀痕迹,应该为带钩钩挂所致;饰牌背面靠左、右两端的边缘处,竖向直行“一斤二两廿朱少半”及“故寺豕虎三”刻款,字体接近于战国晚期秦人的书写风格。该饰牌造型生动,其所塑造的后肢翻转的浪漫主义风格,堪称草原艺术的上乘之作。后肢翻转的造型,实际上仍是取材于动物搏斗翻滚时的精彩瞬间,是现实生活的高度再现和夸张,因此这种看起来似乎不合常规的姿态,恰恰是艺术变现的升华。另外,该饰牌还包含这战国时期的度量制度、书法、金属铸造技术以及早期北方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交往等方面的诸多信息,可谓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