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书法家善于“制造”作品,难怪7年46次入大展、5获最高奖

广西的书法家傅绍尉,原本经营着一家民营医院,据说经营得很成功。但他后来抛下生意,专门从事起书法来。事实证明,聪明的人在哪个行业都能成功。傅绍尉在书法上,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位书法家善于“制造”作品,难怪7年46次入大展、5获最高奖
文章插图
有人专门统计了一下,傅绍尉在短短7年的时间内,便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各项书法大展中46次入展,并在其中的5此获得最高奖。如果算上在其他商业性展览中的成绩,他的获奖次数多达30余次。对于一个年轻的书法作者来说,能够在国展入展个一两次便是很不错的了,傅绍尉能够入展、获奖这么多次,足见他书法创作的实力之强。
这位书法家善于“制造”作品,难怪7年46次入大展、5获最高奖
文章插图
翻看傅绍尉的书法作品,让能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他的聪明,为什么?因为他的写法很现代,很流行,很讨巧,尤其是他对作品形式的把握,很新颖。这在书法展览中会让评委眼前一亮。虽然现在中国书协总在强调不要在作品形式上花心思,但好的作品形式还是会在评审过程中为作品添彩。
这位书法家善于“制造”作品,难怪7年46次入大展、5获最高奖
文章插图
傅绍尉在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上获得最高奖的作品,就是一件很见心机的作品。本来是一件草书小斗方,却被他装饰成了瘦长的条幅,上下开阔的空白与中间正文的紧密形成强烈对比,也增加了这幅作品的文雅气质。只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好吗?
读傅绍尉此作,到底让人读他的书法,还是读他的装饰手法?像这样过度的装饰之作,评奖是评它的装饰水平,还是书写水平?如果一个人因为作品如此装饰而入展、获奖,那么他白纸黑字地书写,素颜朴质,是否也可能入展、获奖?可惜我们还没有机会进行这样的实验。
这位书法家善于“制造”作品,难怪7年46次入大展、5获最高奖
这位书法家善于“制造”作品,难怪7年46次入大展、5获最高奖
文章插图
一个人费很大的心机在装饰上,肯定是装饰能够带来益处,否则时下人的精明是不会下此等功夫的。殚精竭虑尽其铺张,傅绍尉的作品就是一个显例。
装饰癖使这件作品变得杂乱了。一般的字,不一般的装饰,一起始是楷书,楷书上钤章,然后又是草书,草书边也有章,一入目就觉得太过安排。
这位书法家善于“制造”作品,难怪7年46次入大展、5获最高奖
文章插图
为何不愿使之清朗、自然,持守于朴素地写,写出来即可,而要制造如此之多、如此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盘根错节地勾搭在一起,使一个空间顿时沉闷、拥挤。
以乱取胜——如今的创作者往往喜欢制造画面上的矛盾,堆积各种形态,形成无序,形成乱感。乱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但是能得到关注,入展、获奖,为何不为呢?因此我们也得以屡屡见画面乱相了。
这位书法家善于“制造”作品,难怪7年46次入大展、5获最高奖
文章插图
傅绍尉的作品取法二王、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等行草。虽是创作,更感觉是把古人的字一个个安放进去,制作成一幅很有古人味的作品。每个字仿得很像,有如集字。
作者从始到终都在渲染一种古朴朦胧的气氛,增其古雅。可是没有用,再怎么制作也是假古董——今人作派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装饰反而使人阅读如隔雾隔纱看不清楚了。
这位书法家善于“制造”作品,难怪7年46次入大展、5获最高奖
文章插图
这件作品枯笔很多。枯笔到何种程度无一定之规,但枯笔要让人看到,也要讲究质量。但作者用枯笔还是着眼于营构气氛,枯而不当,枯而不收,也就迷迷蒙蒙如一幅画。开始还像写字,越往后就越像画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