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牛为什么“牛”,话说农耕中的牛( 二 )


《礼记·王制》载:“诸侯无故不杀牛。”《汉律》载:“不得屠杀少齿,违者弃市。”《唐律疏议》载:“官私马牛,为用处重,牛为耕稼之本,马即致远供军,故杀者徒一年半。”在周代,诸侯不得无故杀牛,汉代不准杀少壮之牛,唐代杀牛要坐一年半的牢。
此后,历代法律均严禁任意屠宰牛,除非牛年老体衰无法耕作,牛主人提出申请,经官府许可后,才能宰牛。就算是正常死亡的耕牛,牛主人想要出售牛肉,也要到衙门进行报备。
涨知识:牛为什么“牛”,话说农耕中的牛
文章插图
宋代承继了唐代的律令,同样禁止私幸耕牛。元代规定,私宰牛马者治罪,老死病死的牛马杀后只可自食,不可卖肉,告发他人私宰者有赏。保护耕牛的政令一直执行于明、清两朝。
这种待遇,在几千年农耕社会中,只有牛和马有资格享受。
除了用于耕作,牛还用于运输、交通、杵春等方面。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说:“牛之为物,切于农用。善畜养者,必有爱重之心;有爱重之心,必无慢易之意。”古人爱牛、惜牛,并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医牛经验。明人喻本元、喻本亨兄弟所著《元亨疗马集》(清代称《牛马经》)中有医牛专章,印成后流布全国,并传至日本、朝鲜、越南以及欧美等地,在传统兽医界影响很大。
清人傅述风的《养耕集》是一部医牛专书,全书集作者数十年诊疗经验,针药兼施,相得益彰,是另一部重要的医牛著述。
涨知识:牛为什么“牛”,话说农耕中的牛
文章插图
除了医牛疾,古人又有所谓的相牛术,即从外形上鉴定牛的方法。据说春秋时齐国大夫戚曾撰《相牛经》,可惜书已不存。在后世民间,民众积累了丰富的相牛经验:“牛齿有下无上,察其齿而知其年,三岁二齿,四岁四齿,五岁六齿,六岁以后,每年接脊骨一节也。”因此,有根据口齿相牛的:“六齿六沦亡,七齿卖田庄,八齿平平过,九齿是牛王。”也有根据牛旋毛相牛的:“旋毛生在后者,则主力微气小;尾尖正中生旋,可少受风邪疾病;映内有旋者,主身体开阔;肚下有旋者,主爱清洁;黄牛眼下有旋毛者,无寿。”
涨知识:牛为什么“牛”,话说农耕中的牛
文章插图
民间的《春牛图》,画上除春牛外,还有芒神,即眉清目秀的放牛郎。芒神光脚,则预示来年雨水大,要防涝;双足穿草鞋,预示来年干旱,要抗旱蓄水;一脚赤足,一脚草鞋,预示不旱不涝,好年景,要辛勤耕作。春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鞭长二尺四寸,表明一年24个节气。牛肚子里放五谷杂粮,鞭牛之后,人们就将泥牛“瓜分”,撒到自己家地里,争取五谷丰登。
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着一首相牛歌一“十四子”,其相牛的方法则更为形象和直接:“头如狮子,鼻如罐子,舌如刀子,口如升子,身如担子,如筛子,眼如蛋子,脚如斗子,腿如柱子,耳如扇子,尾如鞭子,蹄如砧子,角如锥子,牙如钉子。”由于外形鉴定既便于观察,又能反映其内部的机能,传统兽医在这方面确实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
涨知识:牛为什么“牛”,话说农耕中的牛
文章插图
金鼠辞旧岁,金牛报春时。不经意间我们即将迎来了牛年,变换的是年轮,不变的是祝福。祝我们的亲朋好友和所有阅读者在牛年里平安健康,事业有成,生意兴隆,吉祥如意!
新的牛年是大有希望的: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