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是目不识丁,还是仅仅不精通?世家出身为何会不识字?
回答第一个问题,简单地选A或者选B,都是不对的。因为《红楼梦》写了一个动态的故事,人物形象是有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文章插图
第十四回协理宁国府,下人来领对牌,“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这个字帖的内容很简单,并没有繁复的文字,凤姐不自己看,却让彩明来念,可见她的确是不识字,说是“目不识丁”并不过分。
文章插图
第四十二回黛玉取笑“母蝗虫”,宝钗说“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第四十七回贾母斗牌,凤姐开玩笑问探春:“你们知书识字的,倒不学算命”。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王熙凤并不识字。
但是到了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在迎春屋里搜出潘又安写给司棋的情书,凤姐已经能自己阅读了。当然这是比较浅显的文字,如果像《芙蓉女儿诔》之类深奥的骈文,凤姐恐怕还是难以理解。
文章插图
为什么这时王熙凤识字了,书中有交代:“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是出于工作需要,或者说为了工作便利,自学成才,达到能阅读的水平。
但是,在凤姐之前,王夫人也管过家务的,她为什么不识字?不仅不识字,连行酒令说几句押韵的熟语,她都做不到,“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
文章插图
?作品中也没有关于薛姨妈识字的描写。大概王家的女子,是传统性地不识字。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当时社会观点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以宝钗为代表的主流观点,甚至认为女子识字是有害的。连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在教育女儿时也“不十分令其读书”。那么王家虽然富贵,却不注重、甚至反对女子教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文章插图
但是,读书,最起码识字,不仅是一种闲情逸志,也是一项实用技能。凤姐让小厮读字帖,怎么也不如自己看方便。抄检大观园时如果她不能读懂司棋的情书,当时的婆子丫头也没有识字(司棋应该识字,但不可能当众读自己的情书),只能收着这张“大红双喜”帖,明天再找人解读了。这样一来,凤姐对王善保家的报复,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直接了。
文章插图
【王熙凤是目不识丁,还是仅仅不精通?世家出身为何会不识字?】再者,虽然“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通行的观点,置身于“文采风流”之中而不识字,总是有点自卑感的。所以凤姐在芦雪庵联诗时,主动要求参加,还吟出了“一夜北风紧”这样为人称道的诗句。薛姨妈大概也是受到丈夫“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的影响,才能在“两宴大观园”行酒令时,念出让“大家称赏”的句子来。
文章插图
只有王夫人,丈夫是“酷喜读书”,长子是“十四岁进学”,长女是“恩贤孝才德”被选入宫,最不争气的小儿子也“天性聪敏,且素好些杂书……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而她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多年,却毫无向学之心,连行个酒令也不会。
- 错失三次拯救梁山好汉的机会 宋江究竟是忠诚义气还是腹黑自私
- 郭靖能娶到黄蓉 最该感谢的 也许还是自己那素未谋面的丈母娘
- 秋香比唐伯虎大20岁,还是金陵官妓头牌,被誉为“女中才子”!
- 明朝男子家里来一马匹,因此走上人生巅峰,马的来历还是惊人
- 梁山108位好汉,人心叵测,并不团结
- 提防平儿,算计贾琏,如此王熙凤,为何却对林黛玉那么好?
- 生日到底是用阳历还是阴历 之前都过错了, 现在才知道
- 周朝的九鼎是真实存在过还是史家虚说的?内行人一语道破
- 苏运莹:歌词被批有语病,曲子那英学不会,她是怪胎还是天才?
- 俗语:“吃饭大汗,一生白干”是何意思?是谣传还是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