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易中天对《三国演义》的否定
易中天教授的出名,源于2006年他在《百家讲坛》的一档节目,名字叫做《品三国》。
节目中,易中天教授诙谐风趣,讲了很多有关于三国的趣历史和冷知识,一时名声大噪,广受追捧。此后,他又将《易中天品三国》的文稿无底价竞拍,书籍出版后立即成立热门畅销书,霸占着全国各大书城最显眼的展位。可以说,易中天打造了重新解读三国的“新文化阵地”。但是,又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易中天在各种场合对展现了他批判的一面: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不靠谱!
文章插图
他主要有这样两个论点:一是《三国演义》不是一部严谨的作品,很多地方的记载都不符合史实;二是《三国演义》打着忠义的旗号,宣扬着伪善与权谋。总而言之,《三国演义》歪曲历史、三观不正!这样的言论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是这部千年罕见的“旷世奇作”,却被易中天从根本上否定,那么,他的论点是否站得住脚呢?虽然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三国演义》在每一个国人心中,或许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这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开创了一代文学先河,书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成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的必读图书。“三国文化”不仅深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甚至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浓烈的“三国风”,吸引了无数“洋粉丝”。明代高儒在《百川书志》中高度评价了《三国演义》:“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述百年,概括万事。”可谓评价非常高。
文章插图
在易中天的世界观里,《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都可以改编,唯独《三国演义》不行,因为“三国”是有一段“真实历史”摆在那里的,我们要了解这一段的历史,就应该去读《三国志》。然而“史实”从来就不是《三国演义》所主要追求的。“演义”一词很早就出现,其含义就是“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既然是演义,就必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增强可读性,从而达到打动读者的目的。倘若像《三国演义》真正像史书一样平淡无奇地记录,恐怕除了历史学者,估计也没有其他人去打开这浩繁的卷帙。《三国演义》从来没有以“正史”来标榜自己,而是以说书式的嬉笑怒骂呈现在世人面前。现在我们看待《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都是古籍,但它们的成书背景、服务受众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差别。
文章插图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写,陈寿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不仅是西晋的史官,还当过蜀汉的官吏,先后任过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观阁令史等职,但因为受到当时权臣黄皓的排挤,久久不能升迁。《三国志》的成书时间是公元280年-290年,距离魏平蜀汉、司马篡权并不久远,因此陈寿有机会获得接近史实的一手资料,有些“大事件”还有机会亲身经历和参与。比如,陈寿就职于蜀汉后期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手下,并得到赏识。姜维北伐和邓艾、钟会平蜀等一系列战争,正是发生在陈寿任上。那么,《三国志》是否就能奉为信史呢?综合而言,《三国志》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我们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统性问题。陈寿虽然原来是蜀汉官员,但出仕晋朝,因此站在晋朝的立场上来写书,晋又奉曹魏正朔,所以文中对司马氏、曹操等多有辩护。二是陈寿出身蜀汉,对败亡的故国有感情却不能抒发,所以《蜀书》篇幅最短的原因可能就出自于此。三是《三国志》的“曲笔回护”太多,历来为史学家所诟病,掩盖了一些史实和作者的真实想法,对后人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 秦陵地宫如此庞大的空间,如何封顶的!
- 古人如何把“棺材”放在悬崖上专家探索多年无果,老农一语道破!
- 让梁山好汉折损大半的方腊,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局如何!
- 古代画押圈、十,如何分辨真假?还有一步骤,中国领先外国2千年
- 冯小刚:挽救传统文化,得恢复繁体字!易中天:亂竈龜鬱你写写看
- 世界首位变性人埃纳尔,为给妻子当模特选择变性,最终结局如何
- 娇妻美妾相伴,为何纳兰性德却因小小风寒去世后代下场如何
- 古人如何说分手?看完之后才知,他们的逼格实在是太高了
- 黄飞鸿后代处境如何?二儿子武功高强却为何被人打死?
- 丝绸之路在清末是如何衰落的?瓷器篇:败于英国人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