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幽默感:懂得拒绝与示弱,何尝不是一种敬畏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十八):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北洋军阀中,有头有脸的角儿,或多或少都爱惜自己的羽毛,可以理解为沽名钓誉,也可以看作是道义使然。那些曾经青衫银甲的文武贤达,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荣辱浮沉,自然对那片江河日下却也鱼龙混杂江湖与庙堂,有着各自的理解。戏谑与荒诞不一定是生存的态度 ,幽默与敬畏则是一种对生存的妥协与坚守。那些手握人马俨然诸侯的“草头王”,既想改变那片深不可测的大泽,却又不得不面对欲望的泥淖,无可奈何之际,只能让自己不被现实改变。小军阀的幽默感是一种直率与鲁莽,是他们的保护色,而大军阀虽然不再需要庇护,幽默感仍是一种敬畏与风骨。
北洋时期的小军阀,很多都熬成了大军阀。在刘湘坐稳川系军阀头把交椅之前,麾下人马中的“海军”,只是一艘改装的普通小轮船,船上的装甲是焊接的铁板,武器是两门抬上船的小钢炮。吨位不大,马力也跟不上,只要一开炮,船身在惯性下就会倒退,川渝地区的“笔杆子”张必果曾经写下“布告沿江船夫子,浪沉兵船要赔钱”的诗句,面相上略显严肃的刘湘不仅不计较,还大度地以此幽默自嘲。韩复榘在北洋时期也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小军阀,曾经投身北洋军第二十镇行伍,在西北军中也和奉系军阀“急先锋”张宗昌交过手,取得过不错的战绩,其后得以坐镇山东。
【北洋军阀的幽默感:懂得拒绝与示弱,何尝不是一种敬畏】
文章插图
其后,韩复榘前往高宛县采风,发现监狱里空空如也,便大加赞许:“案子随到随判,不要老关着。”等到了博兴县,看到监狱同样也是空荡荡的,不禁大怒:“这么大一个县,监狱里连一个人的都没有,你是不是把犯人都给卖了!”韩复榘知道博县也是在投其所好,没想到邯郸学步,想要点破只好这样打马虎眼。不过北洋时期的大军阀也有很多,虽然幽默但也容易较真,说拒绝就绝对不含糊,巅峰时期的十四省联帅吴佩孚,就是这样一位角儿。同窗王兆中前来拜谒,抹不开面子的吴佩孚,给了他一个副官的职位。王兆中还不满足,认为自己“文武兼资”,申请去河南一县为官。
文章插图
吴佩孚自然知道自己这位同窗有几把刷子,所以没有应允,不料王兆中不识时务,又希望戎马沙场,再次向吴佩孚申请“愿提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将来报捷洛阳,释甲归田,以种树自娱。”吴佩服的心里自然是拒绝的,不过大笔一挥,批曰:“且去种树。”与吴佩孚这种直率又略带诙谐的拒绝相比,张作霖虽然也颇具幽默感,却是一种示弱的敬畏之心,相比于吴佩孚的祖籍山东,张作霖坐镇的东北三省苦寒之地,和孔孟之乡自然沾不上边。
文章插图
最终,要说张作霖的尊师重道,却是实打实地真心实意,同时也夹杂着一些幽默的自我打趣。曾在祭孔之日时,张作霖脱下戎装换上长袍马褂,跑到奉天的各个学校,向教书先生们打躬作揖直言:“我们是大老粗,什么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亏诸位先生偏劳,特地跑来感谢!”摸不着头脑的教书先生,对于一代“东北王”此番幽默地礼贤下士,自然是受宠若惊,曾经的天地君亲师,既让这位江湖老炮儿幽默感十足,何尝不是对道义的敬畏之心。
- 老祖宗忠告:“钱三不借,礼三不随,路三不走”懂得人不会差
- 央视才子白岩松痴迷书法,书功不俗,专家不服要懂得藏拙
- 学得越多越焦虑,懂得越多越迷惑?3个方法教你开启高效学习模式
- 一个深藏不露的人,往往懂得这三条天规,若全懂,那也太厉害了
- 虐文:她爱得太早,他懂得太晚,迟来的深情她不想要,追妻火葬场
- 王阳明: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不猜人心,懂得做好自己。
- 真正有头脑的人,懂得“争强好胜”
- 北洋军阀的人情味: 兵戎相见却手下留情, 不是因为利益而是礼义
- 《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只是一介书生,他为何懂得许多道家秘闻
- 旧保温杯放厨房太棒了,好多人不懂得有啥用,早知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