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品店找出的文物,被专家认出底部122个铭文,立即成为国宝


 在废品店找出的文物,被专家认出底部122个铭文,立即成为国宝
文章插图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先人们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珍稀文物。然而,因为时间太长,再加上社会变迁,许多文物都消失殆尽,还有许多文物则在默默无闻中蹉跎余生。能被我们看到的,都是文物中的幸运儿,除了专家的慧眼识珠,也有许多机缘巧合的成分,比如今天的主角——何尊。何尊是一件青铜器,它的发现就很平常。那是在1963年时,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的农民陈堆发现自家后院的土山因为雨水的冲刷而出现了一些破碎。为了安全起见,他冒雨前去夯实土基。就在清理的时候,找出了这件青铜器。
 在废品店找出的文物,被专家认出底部122个铭文,立即成为国宝
文章插图
当时的文物意识非常淡薄,陈堆也不了解何尊的价值,但他知道这是铜器,就是当作废铜卖也能换钱。所以,他在第二年进城时,将何尊卖到了废品店,并得到了30元钱。这才那个时候可不是小数,陈堆心满意足地回家了。然而,他不知道,这件文物很快被宝鸡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佟太放发现了。那时候经常发生群众将文物卖到废品店的情况,当时全国许多博物馆都有专人盯守国营废品店。年轻的佟太放经验并不丰富,但他看到何尊外形古朴,不敢大意,迅速向领导汇报。宝鸡市博物馆的馆长立即派来了保管部主任王永光。
 在废品店找出的文物,被专家认出底部122个铭文,立即成为国宝
文章插图
王永光的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虽然没有时间细看,但能确定这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他汇报给上级,决定按照原来的收购价,从废品店买回,并带到宝鸡市博物馆。因为上面的饕餮纹十分明显,所以被命名为饕餮铜尊。对于宝鸡市博物馆而言,这件文物的意义重大。它是该馆在1958年成立后入藏的第一件青铜器,受到了非比寻常的礼遇。但是,放眼全国,在不计其数的文物之中,这件文物却显得相当普通,就连名字都朴实无华。谁也不会想到,20多年后它将大放异彩,成为稀世国宝。
 在废品店找出的文物,被专家认出底部122个铭文,立即成为国宝
文章插图
那是在1975年,国家文物局来人调研,发现这件青铜器造型优美,纹饰精湛,推荐其去北京参展。这一次展出,成为了它的转折点。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意外发现青铜器底部还有122字铭文,经过仔细辨认,文字内容令人大吃一惊:唯王初壅,宅于成周。 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在废品店找出的文物,被专家认出底部122个铭文,立即成为国宝
文章插图
这段文字,其实是记录了周成王亲政五年之后,在新建周朝都城成周(即洛阳)对下属宗小子何的训诫之言,并赏赐了30朋,何以赏赐制作了该尊。毫无疑问,它证实了此青铜器是西周初期的酒器,同时,这段铭文还有三个重大的意义。首先,这是“中国”二字第一次有据可查的文字记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自诩为中央之国,源头就是在这里。这其中的价值,不用小珏多说吧?这足够我们自豪、激动吧?
 在废品店找出的文物,被专家认出底部122个铭文,立即成为国宝
文章插图
另外,这段铭文的“德”字也是第一次出现。以前的青铜器也有“德”字,但都是写成“得”。此后的青铜器,“德”字就已经广泛使用,和现在并没有太多区别。最后,这段铭文透露了成王迁洛的史书。在历史上,西周建立于镐,即今天的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迁都于河南洛阳,加强了统治。铭文的出现,是对史料的重要佐证,具有不可辩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