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钓技差,前期这几项工作,做得好,照样能有好鱼情!

如今野钓资源匮乏 , 鱼愈发难钓 , 因此想要次次都有不错的渔获 , 高超的垂钓技术显得格外重要 , 但现实的情况时 , 绝大多数的钓鱼人工作忙碌 , 不允许投入充足的时间、精力到钓鱼活动中 , 自然技术提高缓慢 。 那么垂钓技巧无法尽快提升 , 还想体验提竿上鱼的快感 , 就需要另辟蹊径 , 对垂钓前的准备工作更应做的充分、细致 。
『垂钓』钓技差,前期这几项工作,做得好,照样能有好鱼情!
文章插图
巧选垂钓天气
想要好的鱼情 , 就需要适宜的水体环境 , 而水温是影响鱼情的重要因素 , 选择垂钓天气首先要关注水温的变化 。 绝大多数的淡水鱼最适宜的水体温度是16-35℃ , 在这个水体环境下 , 鱼的活性高 , 觅食积极 。 一旦超过或低于这个水温 , 鱼摄食欲望都会受到抑制 , 因此选择垂钓尽量在这个水温天气下 。 尽管如此 , 鱼种的不同 , 适宜水温也有所差异 , 比如鲫鱼在水温16-25℃最活跃 , 而鲤鱼偏好20-30℃的水体环境 , 鲢鳙在善于在25-27℃范围内摄食 , 三者水温差距寥寥 , 但遇到滑口鱼时吃口差距明显 。
另外 , 鱼属于变温动物 , 为适宜水温的升降 , 体温也不断的通过体液调节而改变 , 调节过程中 , 有强烈的不适感 , 特别温差超过5℃时 , 鱼常栖息在某一水域不游动 , 更别说摄食了 。 与水温短时间的剧烈变化相比 , 鱼更喜水温稳定的水域 , 所以如果连续多日的低温天气 , 但温差小 , 也比气温升高时鱼情要好 。 通常等到水温稳定之后的3/4天在扬竿 , 或者在降温的前一天 , 鱼疯狂觅食时 , 扬竿垂钓 , 此时都是鱼情较好的天气、时间 。
『垂钓』钓技差,前期这几项工作,做得好,照样能有好鱼情!
文章插图
钓点选择有方法
选择钓点的技巧、方法众多 , 归根结底是选择鱼群密度大的水域施钓 , 不论是长时间栖息的鱼 , 还是路过的游鱼 , 为提高效率 , 缩短选点时间 , 建议优先选择水草丰富的水域 。 原因有二:首先水温稳定 , 夏季遮阳避暑 , 冬季挡风御寒 , 为鱼群营造了一个相对舒适的水体环境 。 其次水草间隙有丰富的植物碎屑、软体小虫、藻类微生物等鱼可摄食的食物 , 进一步诱集鱼群的栖息 。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水草出扬竿 , 并非任意一处水草均有鱼群的栖息 , 也有技巧、规律可循 。 选水草讲究“疏中选密、密中选疏” , 意思是说水草丰盛的大片水域 , 将钓点设置水草稀疏的位置 , 这是由于水草稠密 , 通风不畅 , 尽管水草会释放氧气 , 但依然有溶氧量低的可能 , 加之夏季热量不能及时释放 , 所以栖息水草间隙的鱼会向稀疏的水域靠拢 。 同时稀疏的空隙水域 , 也是连接两处水草 , 游鱼的必经之路 , 因此将钓点设置在此常有不错的鱼情 。 同理 , 密中选疏也是基于鱼、水草之间的关系而巧选的钓点 , 也是鱼群容易聚集的地方 , 这里不再过多介绍 。
诱鱼打窝有讲究
打窝的目的是聚鱼 , 人为创作一片鱼群密度大的水域 , 降低垂钓难度 。 窝料通过气味分子在水体的传播 , 扩散将远距离的鱼 , 诱集到窝点 , 因此要求气味浓郁 , 鱼喜欢;传统力强 , 不受水质的略微差异而致使传播效率的衰减 。 留鱼的任务则留给了窝料实体 , 比如老坛发酵的玉米颗粒 , 红虫颗粒 , 及酒米碎粒等 , 鱼到大窝后吞食窝料而不至于随即离开 。 因此尽量选用的窝料虚实结合 , 即固体颗粒状的有 , 粉末状的也有 , 一诱一留 , 合理搭配 。
再者窝料选用水域也有讲究 , 这里以酒米为例 。 绝大多数的酒米 , 气味浓烈 , 人闻之后有刺鼻感 , 但鱼缺感兴趣 。 深秋季节 , 埋没水底淤泥的植物根茎逐渐腐烂、发酵 , 会有乙醇气体的挥发 , 弥漫在周围的水域 , 栖息在这里的鱼群在摄食、呼吸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偏好这种气味 。 因此再次用酒米诱鱼 , 聚鱼迅速 , 饵料常用蚯蚓、红虫等活饵 。 窝料与饵料的搭配即讲究和谐、统一 , 也应有区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