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汤|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 二 )


老汤|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
文章插图
老人告诉他,当地的榨糖方式跟古书记载的木滚子榨糖不同,是用两个大石滚子并排竖立起来,把甘蔗放在滚子中间挤压出水后制糖。了解后的汤家禄感到很稀奇,说什么都要把这埋在土里多年的石滚子挖出来。
老人带他到记忆中的掩埋地点,一个半山坡上,“不用了,占地方,就给埋了。”
汤家禄在当地雇了八个人,挖了三天,石滚子终于露了头。挖到不容易,想办法把这对两吨重的石滚子弄出来更难。
十几个人一起合力,把石滚子从高坡上滚下来,一路上会压坏地里的油菜花,汤家禄回忆,除了雇工人、向当地购买石滚子、租车的费用,加上“滚坏一颗油菜花赔偿十元”,为了把这两个看似无用的石滚子弄出来,花了一万七千多元。
“不瞒你说,退休金全部花在古科技上了”,汤家禄说,“我这个人,不抽烟不喝酒不爱买衣服,打麻将打牌这辈子我都不学,花钱的地儿,就这一件事。”
一心一意
老汤想在重庆建座“古科技基地”
不知不觉,我们的采访已经三个小时。山上的气温骤降,汤家禄的外套略显单薄。“你要叫我去买件衣服那我可舍不得,但你要叫我掏钱准备些物料给学生们,那还行。”
开办了半年多的“古科技大讲堂”,是汤家禄的心血。“怕呀,我这把年纪了,怕后继无人,怕我做的这50多年的研究还没给人知道呢。”
每到周末、节假日,不少亲子团、自驾游的游客会到“古科技大讲堂”来听汤家禄讲述古科技的故事,孩子们亲眼见识古科技、亲手制作模型。不到一年时间,“古科技大讲堂”已经接待两万多学生,有时候一日要讲5次课,一次200人左右。
采访临近尾声,汤家禄接到电话,“小汤啊,我看到你的报道了,这可太好了!”电话那头,传来另一位老人激动的声音。打电话来的是他的老领导,原电子工业部第44研究所杨家德。听说有采访人员在,杨老坚持要跟采访人员通话。
老汤|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
文章插图
“小汤这辈子,从年轻时就做这个事,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了。我很佩服他的钉子精神,不容易。我一看到报道赶紧给他打电话,想鼓励他,跟他说加油,继续干下去!75岁了,还是能给国家做贡献!”
杨老先生口中的小汤早已成了老汤。56年过去了,老汤的心愿还没有实现——将搜集到的这200多张图纸以实物还原,建成一个古科技基地,把它们全部呈现给世人。
傍晚七点,落日余晖洒在院坝上。汤家禄的工作没有结束,他还要准备周末讲课用的木料,联系修建古科技文明基地的投资商,翻翻资料摆弄模型,想想看还能不能再做出什么“创新”,最后再伴着他的“家人们”,一同入眠。
老汤|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林楠 戴子妍/文 谢鹏飞/图)部分图片及视频资料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