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被指“亚洲病夫”,中国反应过度了吗?( 二 )

  也许 , 这些人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的 , 是中国那段屈辱的近代史赋予sick man of East Asia(东亚病夫)的特殊含义 。

  1896年 , 一名英国作者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中 , 用sick man of East Asia形容腐败落后、官僚主义的清政府 , 而彼时的中国已惨遭欧洲列强和日本的侵略 。

  当时 , 著名学者、维新人士梁启超将其翻译为东亚病夫 , 表达对于清政府麻木不仁久矣的失望 。 此后 , 东亚病夫便紧密地与当时中国人由吸食鸦片导致的体弱多病的刻板印象关联起来 , 成为对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蔑称 。 在1972年上映的电影《精武门》中 , 李小龙饰演的陈真到虹口道场踢馆 , 把东亚病夫的匾额还给日本武士 , 也让这一中国人眼中具有污蔑、歧视性质的四个字更加广为人知 。


【中国网】被指“亚洲病夫”,中国反应过度了吗?

----【中国网】被指“亚洲病夫” , 中国反应过度了吗?//----

----【中国网】被指“亚洲病夫” , 中国反应过度了吗?//----

电影《精武门》剧照

  所以说 , 东亚病夫这个词 , 虽脱胎于西方 , 但在中国已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 关乎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情感 。 尤其是当它被用于讨论国际经济形势以外的场合 。

  一个词本身或许并无对错 , 不具有感情色彩 , 一个词的意义往往取决于使用它的语境和意图 。

  在《华尔街日报》这篇评论发表一周多以前 , 湖北省内包括武汉在内的13个地区已实行了史无前例的封城措施 。 中国做出巨大牺牲 , 举全国之力 , 打响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 , 不仅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也是为了防止疫情向全球扩散蔓延 , 保护全人类免于病毒的侵害 , 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 。

  所以在笔者看来 , 《华尔街日报》这一令人瞠目的标题 , 恰恰暴露了这家媒体机构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全民战疫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漠视和嘲讽 , 既不客观公正 , 也无道义和同理心可言 。

  那些认为《华尔街日报》的标题无可厚非的人 , 必须明白 , 有些文字无法脱离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和民族情感而存在 , 亚洲病夫也是如此 。 (中国网评论员 李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