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养殖@何延忠:18年他让沙漠倒退5.6公里( 二 )

“虹鳟鱼养殖是实现脱贫致富非常好的一个产业 。 一亩虹鳟鱼带来的经济产值相当于一亩麦田产值的300倍 , 而且对水资源的消耗非常有限 。 ”在何延忠眼里 , 虹鳟鱼除了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 还能在养殖过程中帮助修复生态 , 而且不必占用良田 。


 虹鳟鱼养殖@何延忠:18年他让沙漠倒退5.6公里

▲▲ 虹鳟鱼养殖@何延忠:18年他让沙漠倒退5.6公里▲▲

泥石流固沙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 侯瑞宁摄

两年后 , 一个科技园和沙漠高寒冷水鱼基地在阳关镇建成 , 何延忠满怀希望 , 从永登基地引入了80万尾虹鳟鱼开始试养 。

他本以为一切都会一帆风顺 , 但是命运的转折却早已埋下了伏笔 。

阳关镇位于甘肃省最西端 , 距离敦煌市64公里 , 紧邻库姆塔格沙漠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这句千古名句让敦煌市最偏远的这个乡镇变得家喻户晓 。

这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7~42毫米 , 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80多倍 。 另外 , 由于紧邻沙漠 , 沙尘暴异常猖獗 , 使这里成为敦煌抗击风沙的第一道防线 。

河西走廊沙尘源区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 从1975年到2001年 , 库姆塔格沙漠以每年4至10米的速度向阳关镇推进 。 这导致当地的水资源更为紧张 。

春秋两季 , 阳关镇沙尘暴频繁 , 漫天沙尘令何延忠胆战心惊 , “沙墙有几十丈高 , 天一下子就黑了 , 到处飞沙走石、鬼哭狼嚎 。 ”2006年 , 一场沙尘暴将科技园的科研中心及大楼摧垮 , 大半鱼池也被掩埋 。

更让何延忠意想不到的是 , 在这沙漠极旱之地 , “洪水”却成为他的心头大患 。 每年汛期 , 来自祁连山北坡冰川融水会泛滥成灾 。

继2002年后 , 2004年的夏天 , 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冲垮了产业园里大部分引水渠等工程设施 , 附近村庄、桥梁也被冲毁 , 庄稼、牛羊被席卷一空 。

次年 , 阳关镇又发生了大小18次洪水 , 何延忠刚重新修建好的引水渠、鱼池再次被冲毁 。

几次风沙水患让何延忠损失总额超过2亿元 。

面对残酷的现实 , 何延忠的投资伙伴相继撤资 , 80多名员工也先后辞职离开 , “管理人员都跑光了” 。 朋友劝他转投房地产 , 或者随便投资点其他项目 , “哪个不比在沙漠里养鱼赚钱”?

“当时 , 我自己也有些心灰意冷了 , 打算放弃 。 ”临走之前 , 何延忠准备最后一次去沙漠看看 。 “我看到一棵树 , 主干已经枯死了 , 但是它旁边长出了一些新芽 , 我想这棵树能发出新芽 , 肯定有它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