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体现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人际交往中的基本行为,培养博爱之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学会与人为善,培养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育人,是《爷爷的苹果园》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作品中写毛线奶奶,写脱贫干部,写周爷爷往抗疫一线送苹果,等等这些情节,不仅关注现实,而且是以此强化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让孩子懂得珍惜与感激之情,懂得被爱又要学会爱人的道理,懂得敢于担任社会重任的道理。教育使人成为人,是《爷爷的苹果园》所发挥的教育功能的特点,即作品不仅给孩子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更要立德树人,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文章插图
小说中不仅介绍了乌格他们自发组建的“星火小队”,而且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乌格追求上进、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的感人故事。乌格、周爷爷和乌格妈妈先不理解少先队精神,误以为红领巾是可以借来戴的,误认为是可以随便加入的少先队的。通过小艾同学的教育引导,乌格积极上进,始终以加入少先队为光荣,通过不懈努力,层层考验,特别是在保护野生动物时,顺利通过正义、勇敢的考验,在庄严时刻,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激动万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对于现实,《爷爷的苹果园》所表现加入少先队的庄严、神圣与仪式感,都鲜明突出许多,更具有引导孩子树立远大志向,更好地为祖国、人民服务的意义。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在上思想政治课,并不是简单说教;而是以有趣的生活情节、鲜活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通过真情流露,熏陶引导,从而把孩子内心深处的美好、上进激活,并自然迸发出来,强烈而真挚。 以“大孩子”言传身教,对“小孩子”进行无处不在的熏陶引领,最终汇聚成教育的活泉,淙淙流淌进孩子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
文章插图
“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的最终指向应该是: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帮助儿童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过程,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犯罪低龄化、儿童自杀等社会现象的出现受到高度关注。对此,很多专家认为,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心灵鸡汤’,大力推广优秀的儿童文学无疑可以缓解青少年的‘心灵危机’。”但是,儿童文学在体现其教育性的同时,不能消减了艺术性,特别是不能削弱孩子在作品中主体性地位。成人作家特别是非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要时时刻刻将自己的语言、思想、情感等等,都调整过来,模仿儿童,还原儿童状态,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作家的成人主体意识比较强,多少会削弱了孩子在作品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的表现就是成人世界的内容、情感与思想过剩,使得孩子只是配角,只是旁观者,只是受教育者。在读《爷爷的苹果园》时,主角的光环一直照射在周爷爷身上,特别是最后章节“风雪逆行”,写周爷爷冒着大雪、疫情等重重危险,往灾区送苹果。作家设计这一情节的初衷是通过成人的言行,教育熏陶孩子,培养孩子们懂得感恩、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但这一部分内容,多少削弱了乌格他们的戏,儿童文学的味道被冲淡了许多,但教育性与思想性彰显得非常突出。
徐鲁以“教育儿童健康成长”为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宗旨,其教育性犹如周爷爷种出的又红又大的苹果,随便品尝一个,都是甘甜美味,令人回味。可以说,徐鲁写脱贫山区的大苹果,写周爷爷的大苹果,其实就是在种植教育孩子的大苹果。这些又红又大的苹果,好似感恩、担当、勇敢、上进等精神养料。我们应该带领孩子,品尝这些又红又大的苹果,获得真正的教育熏陶。
文/尹宗义(正高级教师,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昭通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昭通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编辑/乔颖
- 齐鲁壹点|济宁勇争先丨十年磨一剑,济宁儿童剧创作迈入全省一线方阵
- 赓续齐鲁根脉 守望人间烟火|青未了 | 人间烟火
- 养殖者|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少年儿童受邀参加世界驯鹿画展
- 齐鲁壹点|全新改版!壹点号1月月榜和清泉录来了,这些好作品值得收藏
- 泡一壶茶,等你|平和如花 | 齐鲁晚报
- 文化传播学院|庆祝建团百年,诵响青春之声!第三届“齐鲁杯”3月1日启动
- 齐鲁晚报|青未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 代表作品|新年的第一本书,从读鲁迅开始
- 鲁斯兰娜|她是中国第一柔术美女,能将身体屈成“M”字,这姿势看着都疼
- 华夫饼|焦糖华夫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