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林海:中国如何让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当惊世界殊”?|东西问 | 产区

(东西问)郝林海:中国如何让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中新社银川2月20日电 题:中国如何让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专访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主席郝林海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杨迪
郝林海:中国如何让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当惊世界殊”?|东西问 | 产区
文章插图
作为一种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如今已走上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餐桌。葡萄酒如何传入中国?它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具有何种意义?中国应如何让葡萄酒“当惊世界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主席,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郝林海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作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葡萄酒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郝林海:关于葡萄酒在中国的起源,学界有多种说法。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的说法是,葡萄酒于西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以蒲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岁不败……汉使取其实来,於是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形成,东西方商人在商贸交流中交流、分享特产,葡萄酒也于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事实上,虽然中国有着上千年酿造、饮用葡萄酒的历史,但葡萄酒现代酿造工艺起步却很晚,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近代随着东西方交流,中国也逐渐掌握相关技术。比如近代著名爱国华侨、民族实业家张弼士,在法国交流期间产生建立葡萄酒公司的想法。1892年,创办张裕酿酒公司。1896年,张裕酿酒公司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种植葡萄园,用欧亚种酿酒葡萄,酿造出中国第一批干型葡萄酒。
郝林海:中国如何让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当惊世界殊”?|东西问 | 产区
文章插图
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的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故居。中新社采访人员 陈楚红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作为西方舶来品传入中国后,葡萄酒接受了哪些本土化改造?
郝林海:葡萄藤生命力非常强,能够在风霜雨雪等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学界有专门研究葡萄藤在各种不同胁迫条件下如何生长。
葡萄酒传入中国后,一方面顽强传承着诸多西方文化风俗特征,一方面融入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之中。这种现象当然可称为“本土化改造”,但称为“相互融合”更妥帖。这种文化融合,使得葡萄酒这种带有酒精的饮料更有了文化意义。就酿酒葡萄的名称翻译而言,中国人把欧亚酿酒葡萄品种的名称译得多漂亮、多有味道,还没喝酒,光看看名字就快要醉了!赤霞珠、品丽珠、白玉霓、贵人香、琼瑶浆、蛇龙珠、长相思……只懂葡萄酒,只认识Cabernet Sauvignon, Cabernet Franc, Ugni Blanc……而不了解中国语言文字文化的人是很难欣赏和体会个中美妙滋味的。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是中西文化通过葡萄酒交流互融的生动实例。
在葡萄酒的饮用方式和品鉴理解上,也有诸多方面的相互融合。西方人对葡萄酒慢品细酌,鉴赏比较,自然风土的文化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
郝林海:中国如何让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当惊世界殊”?|东西问 | 产区
文章插图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茨中村种植的葡萄。中新社采访人员 刘冉阳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葡萄酒具有何种意义?
郝林海:中国如何让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当惊世界殊”?|东西问 | 产区】郝林海:葡萄酒是东西方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葡萄酒有东西方都能理解的文明信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通过一杯葡萄酒,双方彼此分享、相互融合,感受不同的自然与传统,品味不同的风土与习俗。
中国的茶在欧洲落地后,融合了很多当地文化,形成了不同地区的茶文化,“茶”所承载着的东方文明,也被更多西方人了解;同样,葡萄酒由西方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的同时,让更多人多了一个了解西方文化的渠道。
当代,我们希望中国产区的葡萄酒与西方有更多的交流、碰撞,通过品味一瓶葡萄酒,了解不同产区的风土特色,由此窥见不同的文明与文化。这也正是葡萄酒产业最有意义的地方。
郝林海:中国如何让西方舶来品葡萄酒“当惊世界殊”?|东西问 | 产区
文章插图
2019年6月,中国(北京)国际葡萄酒展览会在此间举行。中新社发 马新刚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在中国酒文化中,葡萄酒占据着怎样的地位?中国民众为何能逐渐接受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