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办了两届奥运会,一届夏季、一届冬季,这多让人骄傲啊!我想把奥运元素融进传统风筝里,给奥运健儿们加油,也让更多人了解传统风筝技艺。”魏国秋说。
“风筝选材很重要,四川的毛竹,韧性软硬适中,福建的丝绢,轻薄且便于后续绘画设计。”说话间,魏国秋用尖锐的刀将竹条劈成细条,均匀地涂抹上白胶,再覆上丝绢,“做风筝其实不难,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尝试做一个冬奥主题风筝。”
葫芦送上健儿福
2022年新年伊始,“葫芦匠人”赵伟把自己的作品、一个名为“为北京冬奥喝彩”的葫芦,正式捐赠给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华侨冰雪博物馆收藏。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和张家口,我想通过我们的技艺,为奥运健儿送去祝福,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非遗走向世界。”天津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伟说。
葫芦谐音“福禄”,中国古人认为它可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于是,一个个葫芦便在匠人手中变身精美的艺术品。天津葫芦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章插图
赵伟在工坊内进行葫芦烙画创作。 新华社采访人员 孙凡越 摄
在天津“葫芦庐”工作坊内,摆放着几千只形态各异的葫芦,让人像是置身于秋日的田间,墙上还挂满了制作葫芦所需要的工具。
为迎接北京冬奥会,年过五旬的赵伟几个月前就和徒弟开始构思、电脑绘图,用烙画手法在葫芦上展现冬奥元素。“葫芦烙画温度要适中,根据画面颜色深浅调节温度,温度低了烙不上,高了会破坏葫芦的表面。”赵伟说,以前在葫芦上烙画通常用烧香的方法,温度不好控制,现在有了电烙笔,温度好控制了,葫芦上的线条也更加清晰了。
文章插图
除了烙画,葫芦工艺品还有很多难度较高的技艺,比如“范制葫芦”——将幼年的葫芦放入刻有花纹图案的模具(称作“范”)当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模具的空间,待取出时,模具的图文便在葫芦上显示出来。
“长不满的葫芦会缩在模具一角,但长得太大又会炸模。能有一个满范且花纹清晰的葫芦,这一年的功夫才算是没白费。”虽然经常面临失败,但赵伟一直坚持做范制葫芦。
“一个好葫芦长成不易,运动健儿日复一日训练、在赛场上摘金夺银就更不易了,我们非遗人用传统手艺做冬奥葫芦,就是想给他们加油打气!”赵伟说。
策划:王明浩、赵丹平
统筹:刘元旭、卫铁民、刘恺、邵香云
监制:闵捷
采访人员:李鲲、张宇琪
视频:刘润芝、李帅、邓浩然、郝杰、方金洋
编辑:闵捷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 中安时评:中国文化与五环相拥之美将永远绽放
- 图集|文化符号辉映五环 探索冬奥之城张家口古建丨图集
- 明清|江南民居 古韵新貌
- 古建筑|江南民居古韵新貌(寻找最美乡村·流坑村)
- 创作|冬奥开幕式音乐《冰雪五环》科技浪漫,作者此前竟没看过完整画面
- 古韵|福建蕉城:古建筑里古韵悠长 琴筝齐鸣庆元宵
- 三亚|海南三亚:国风古韵闹元宵
- 蕉城区|福建蕉城:古建筑里古韵悠长 琴筝齐鸣庆元宵
- 五环|奥运五环大拌菜
- 五环|听海陀塔设计师杜异讲述为双奥之城“化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