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遗址|鲁国遗址出土一个牙雕,模样好像是手臂,专家说:它可能是痒痒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手边总有一些不起眼,但又少不了的好东西,比如耳朵把子,牙签和小锥子,这些东西我们带来许多便捷,但我们却不知道都是谁发明的。不过,在山东曲阜的鲁国故城,专家们也发现了一样小玩意,经过研究人们都感到哭笑不得……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故城遗址|鲁国遗址出土一个牙雕,模样好像是手臂,专家说:它可能是痒痒挠
文章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鲁国故城位于山东曲阜的逵泉路附近,是一处占地面积约10平方千米的古城遗址,据专家们考证为周朝时期的鲁国都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资料记载,在上世纪40年代,专家们首次发现鲁国故城遗址,但由于当时不具备发掘条件,因此一直到1958年鲁国故城遗址才为人们所知,并在此后的几年间对遗址进行了清理和发掘。截止到2015年,专家们清理出了鲁国故城遗址的城墙,外城和内城,并发掘出墓葬200多座,也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随葬品,如青铜器,陶器甑,玉器和瓦当等等,尤其玉器最为精美。
故城遗址|鲁国遗址出土一个牙雕,模样好像是手臂,专家说:它可能是痒痒挠
文章插图
通过对鲁国故城墓葬的断代研究,专家们发现该遗址的年代从西周一直到汉代,在此1000多年间这里都没有文化断层,也说明了鲁国故城当时的繁盛。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在清理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时,在墓主人的遗骸附近发现了一件象牙制品,不过都已经碎成了一小节的状态,共计有九节,其中最长的一节长约16.2厘米,粗细如同小拇指,但有意思的是这一节的一端是一个人的手,呈现半握状态。对此,专家们也感到很是纳闷,后来将这些碎裂部件都拼接在一起,通长约33.5厘米,在此前还从未发现过类似的东西。
故城遗址|鲁国遗址出土一个牙雕,模样好像是手臂,专家说:它可能是痒痒挠
文章插图
这件小东西的尾部还雕刻的兽首,看起来十分精美,又联想到它的一端是半握拳的手,故此,专家们推测这是一件牙雕艺术品,或许是放在家中的摆件,以提升主人的生活情趣。然而,后来这件小东西在博物馆展出时,有民俗学家发现了它的奥秘,并表示它根本不是艺术品,也更不是什么摆件,而是一件实用器。
故城遗址|鲁国遗址出土一个牙雕,模样好像是手臂,专家说:它可能是痒痒挠
文章插图
民俗学家表示,它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常用的挠痒工具——痒痒挠,不过它还有个更有意思的名字叫“不求人”,即后背痒了必须求人帮忙,自己用痒痒挠就行。在《新唐书李泌传》中记载:“尝取松枝以隐背,名曰‘养和’”,这里的“养和”就是用松枝做得简易痒痒挠,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痒痒挠是李泌发明的,还称他是“挠痒祖师爷”。如今,在战国墓中发现了痒痒挠,也就推翻了唐代李泌发明痒痒挠的论断,但可惜究竟是谁发明了痒痒挠挠也成为难解之谜。
故城遗址|鲁国遗址出土一个牙雕,模样好像是手臂,专家说:它可能是痒痒挠
文章插图
故城遗址|鲁国遗址出土一个牙雕,模样好像是手臂,专家说:它可能是痒痒挠
考古专家们认为,战国墓出土的痒痒挠制作精美,因此可以肯定痒痒挠绝对不会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早在战国时期之前的春秋时期,西周时期,或者是夏商时期,甚至是原始社会时期,都可能出现了痒痒挠。考古专家表示,或许最早的痒痒挠就是古人随手从树上掰下来的一截树枝,后来有人据此得出灵感,于是就制作了各种不同的痒痒挠,但痒痒挠始终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因此历来也就鲜有人记载痒痒挠的历史。
在民国《清稗类钞》中记载:“如意,器物之名……柄端作手指形,以示手所不至,搔之可如意也”。由此表明,在清朝时期人们用如意当痒痒挠,不过也仅限于帝王,或者是达官贵人,毕竟如意是代表吉祥之物,普通人又怎敢用来挠痒呢?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时期,痒痒挠还有一种替代品,即私塾老先生的戒尺,它既可以用来惩罚学生,也能在后背发痒的时候应急,也算是一物多用了,故此,也就不必用痒痒挠。
故城遗址|鲁国遗址出土一个牙雕,模样好像是手臂,专家说:它可能是痒痒挠
文章插图
我们发现了战国时期痒痒挠,虽然它也被专家们定义为“最早”,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它不是最早的,因为最早的痒痒挠一定是树枝,石头片等等的某种替代品,而这些替代品即便是被专家们发现了,他们也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这就是痒痒挠的“祖师爷”。总之,对痒痒挠的研究专家们还要继续,为我们揭开历史谜团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