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冬奥之歌》主题画作创作者:它把我想对冬奥讲的话全都讲出来了】北京冬奥会赛事正酣,赛会纪录、世界纪录多次被刷新,在繁忙的主媒体中心大厅,一幅色彩跃动的单板滑雪巨幅装饰画吸引了来往者的目光,这是艺术家宋连民应邀为冬奥会创作的三幅作品之一《冬奥之歌》。据悉,宋连民是唯一绘画作品入驻主媒体中心的艺术家。
文章插图
宋连民作品《冬奥之歌》。受访者供图
这三幅作品传达了怎样的含义与精神?为什么会选择单板滑雪、梅花以及莲花作为意象元素?巨幅作品的创作又有怎样的挑战和困难?2月13日,新京报采访人员专访宋连民,请他聊聊作品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宋连民。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贵彬 摄
“奥运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好的呈现”
新京报:你为本次冬奥会创作了三幅作品《冬奥之歌》《瑞雪红梅》《清莲溢彩》,创作主题是你自己选择的吗?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主题?
宋连民:这三幅作品的主题,是我在和北京冬奥组委领导多次交流之后共同选定的。
最初在交流时,北京冬奥组委希望在主媒体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的空间里放一幅作品。新闻发布会是传递信息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所以当时我们想,这幅作品要尽量把冬奥最具特点的冰雪运动体现在里面,所以有了《冬奥之歌》。
第二幅作品是挂在北京冬奥组委主席会议室的《瑞雪红梅》。为什么选择梅花?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梅花是许多文人咏叹的对象,梅花意象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梅花香自苦寒来”,体现了它高洁、不畏寒冬的品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自律、非常谦和的民族性。
文章插图
宋连民作品《瑞雪红梅》。受访者供图
很多朋友说我不应该只画冬天,因为我们除了看当下,也要看未来,那么《清莲溢彩》,就是在展现夏天的场景,也传达出我们对未来的一种憧憬。
文章插图
宋连民作品《清莲溢彩》。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在创作中,你会通过怎样的绘画形式和内容,来更好地表现主题?
宋连民:以《冬奥之歌》举例,它表现的主题是冰雪运动。我选择了单板滑雪这种运动形式,它是个人的运动,自由度很高,受到群体协调性的制约比较小,所以在创作中我比较容易构图,创作自由度更大。另外单板滑雪的起伏动态非常酷,特别能表现出运动中充满活力的这样一种生命形态。
画面上满满的和平鸽,代表了冬奥核心的精神呈现,就是和平——“奥林匹克休战”的传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神圣原则,人们放下分歧,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世界和平友爱、互动融合。同时,和平鸽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各地参赛者的一种热情。
还有一个大家一眼看得到的元素是长城。长城不止表达了中国人捍卫自己领土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理念:坚守故土从不扩张侵略。这也是对世界和平的一种维护。另外画面中龙形的滑雪场我觉得充满了浪漫色彩。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这种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的构思转化成现实的滑雪场地,我觉得是重要的地标性设施,所以也将它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既体现了吉祥,同时也充满着浪漫。
文章插图
2021年,宋连民正在创作作品《冬奥之歌》。受访者供图
在色彩方面,冰雪世界的背景下,我用了特别鲜艳的颜色甚至荧光色来体现人物的服装,通过色彩的跳跃性,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整个画面满满的构图,但是色彩又这么单一,用非常深邃的蓝色作为背景,这个背景就寓意着宇宙,在浩瀚的宇宙里有这么一颗星球,这颗星球上的人们在追求着美好与和平。我觉得,奥运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好的呈现。
“一次自我突破、自我成长的经历”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创作历时多久?
宋连民:这也是一个机缘。三年前,我随同一个朋友去首钢的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参观,看到了用现代化的钢结构搭建的环境。
从那时起,白白的雪、跳动的线条、运动员的色彩、绘画的点线面,就跳跃在我的脑海里了。我一直想着,怎么能为祖国做一点事,怎么能够让世人感受我们新的中国文化——承传我们的传统,同时又能够展示多样的文化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非常积极地去接触北京冬奥组委并表达我的心愿。
- 杜运燮|《西南联大现代诗钞》:一本书,一所名校,一个诗派
- 墨戏|这一曲《墨戏》,或许只有她能写出来
- 论文选|陆祖鹤书法论文选《书道之悟》出版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叙述者|疼痛不是生活的全部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新书掠影|读书 | 社会史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伤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有坚强的人格,都源于生活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