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二十四节气由何而来?中国最古老天文遗迹揭秘“中国式浪漫”

新华社郑州2月13日电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幕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用“中国式浪漫”惊艳了世界,也尽显这一中国古老历法的独特文化魅力。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观星台|二十四节气由何而来?中国最古老天文遗迹揭秘“中国式浪漫”
文章插图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倒计时表演。新华社采访人员 宋彦桦 摄
在地处中国中原的河南省,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告成村的登封观星台,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中国古代天文活动的中心。
走进登封观星台,二十四节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吕宏军介绍,这里保存有周公测景(“景”通“影”)台和元代观星台两处天文文物。周公测景台是当年周公测日影、验四时的地方,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遗迹。
观星台|二十四节气由何而来?中国最古老天文遗迹揭秘“中国式浪漫”
文章插图
这是河南省登封市观星台景区内的周公测景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登封市文化馆供图)
元代观星台则是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创,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也是中国古代验证和测量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场所。
观星台|二十四节气由何而来?中国最古老天文遗迹揭秘“中国式浪漫”
文章插图
这是河南省登封市观星台景区内的元代观星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登封市文化馆供图)
“二十四节气从西周开始孕育,最早先有‘两至’‘两分’,春秋时确立‘四立’,战国时基本形成其他节气,秦汉时得以定名,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将其列入历法,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二十四节气近40年的吕宏军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等的体现,“本身就是一种‘中国式浪漫’”。
当前,世界上普遍使用公历纪年,这与二十四节气纪年有何不同?登封市文化馆馆长闫松涛解释,公历是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来制定的,中国传统的农历则是阴阳合历。
“中国古人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加入二十四节气,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俗讲,二十四节气是以天文学为基础,用气候、物候等方面的自然现象来标注时令顺序,是简化版的公历,是农历中的阳历部分。”闫松涛说。
在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中,测出一个回归年周期是365.2425天,这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周期相比只相差26秒。
“郭守敬利用观星台,一方面通过小孔成像原理解决了虚影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量观星台天尺上面的水槽解决了水平的问题。”吕宏军表示,“这样等分24份确定的二十四节气,达到了空前的精准。”
观星台|二十四节气由何而来?中国最古老天文遗迹揭秘“中国式浪漫”】中国古人为何不使用公历纪年?闫松涛认为,中国古人有非常深厚的阴阳观念,不管是物质世界,还是做人做事,都讲求阴阳平衡、左右兼顾,“农历既要兼顾太阳,还要兼顾月亮,这种相互配合,是中国古人世界观的表现”。
闫松涛说,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独创的文化遗产,本质上是总结一年中自然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中国古代,上个农历正月初一到下个正月初一谓之年,上个立春到下个立春谓之岁。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被称为岁始。到了这一天,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轮回已开启。”
“立春开始,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经历寒冬后,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闫松涛介绍,每个节气间相隔约15天,每5天为一候。“立春三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意思是,立春时,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5天后,蛰居的虫类在洞中苏醒;再过5天,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游上水面,此时水面上还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上。”
观星台|二十四节气由何而来?中国最古老天文遗迹揭秘“中国式浪漫”
文章插图
为纪念周公测景,登封市每年冬至都会举行千人饺子宴(资料照片)。登封市文化馆供图
2000多年来,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登封市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流传地,冬至、夏至测日影这个古老活动,至今仍在观星台定期举行,成为登封二十四节气文化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中国古人,历法讲究‘成双配对’,用自然现象标注岁月,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种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是多么‘中国式浪漫’!”闫松涛说。(采访人员翟濯、王东明、任卓如、杨静)